资讯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
(简讯 王崇民)8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及《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2023年版)》《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保健食品人群试食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23年版)》《〈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及配套文件解读》等文件。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年内,已注册备案的非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按照《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予以规范。市场监管总局对《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 年版)》及配套文件解读有如下几点。
一是起草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实行目录管理。《关于征求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见的公告》和《关于征求〈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及其配套文件意见的公告》分别于2019年3月、2020年11月发布,进一步建立完善保健功能技术评价支撑体系。
在此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于 2022 年 1 月再次公开征求《关于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及配套文件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根据征求意见情况修改完善后,依法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 年版)》[以下简称《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 年版)》]及配套文件和解读。
二是《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 年版)》的定位。《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 年版)》为《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 年版)》配套的检验与评价方法,按照现有保健功能定位系统梳理 1995 年以来已批准注册的保健功能及配套评价方法,尤其是原卫生部发布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 年版)》和原食品药品监管局 2012 年修订发布的《关于印发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等 9 个保健功能评价方法的通知》,围绕功能声称、评价方法等内容修订形成新版检验与评价方法,并由强制性方法改为推荐性方法。为落实企业研发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科研优势,对于已纳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 年版)》的保健功能,任何个人、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在科学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可以提出新的功能评价方法,参照功能目录的纳入程序,认可作为功能评价推荐性方法后,可供产品注册时使用。
三是保健功能已列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的产品过渡。对保健功能已列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的产品,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设定 5 年过渡期,规范注册和备案产品的保健功能声称,已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对应的功效按《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 年版)》调整,并制定了《新旧保健功能声称对应关系和功能评价衔接要求》(详见附表)。其中,对于已备案产品,备案人向原备案机构申请变更保健功能名称;对于已批准注册产品,注册证书持有人可单独提出保健功能名称变更注册,也可在办理其他变更、延续注册等申请事项时转换原保健功能声称;对于在审产品,审评机构将直接调整保健功能声称及说明书相关内容,申请人无需补正。
四是保健功能未列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的产品过渡。自公告发布之日起 5 年内,已注册但保健功能尚未纳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 年版)》的产品,可根据《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申请将相应保健功能纳入保健功能目录;或按照《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申请变更保健功能,放弃未纳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的保健功能,转换或增补符合《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要求的保健功能。
五是注册证书“无有效期和无产品技术要求”的产品过渡。对于已批准注册的产品中注册证书“无有效期和无产品技术要求”的产品,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根据产品实际生产的技术要求和监管情况,依据现行法律法规提出产品换发注册证书的意见,由注册人向审评机构申请转换或增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 年版)》内的保健功能声称,审评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有关规定开展审评换证工作。
六是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的检验依据。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受理的注册保健食品的检验申请,可按照《保健食品功能检验与评价方法(2023年版)》开展产品功能评价试验等工作。
海南省海口市市场监管局美兰分局联合区商务局召开美兰区保供稳价部署会
(简讯 王衍贞 李春晖)为深入贯彻落实海南省、海口市和美兰区政府保供稳价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当前“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稳定蔬菜价格,2023年8月8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美兰分局联合美兰区商务局召开海口市美兰区农贸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部署会。海口市市场监管局美兰分局、美兰区商务局以及美兰区各农贸市场、便民市场等25家部门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海口市市场监管局美兰分局部署了农贸市场执行蔬菜倡议价等保供稳价工作,美兰区商务局部署了农贸市场平价菜摊位、电子秤使用等工作。
会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农贸市场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执行政府当前倡议价,切实做好“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稳定蔬菜价格;二是严格落实管理方主体责任,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明码标价,严防低标高结行为发生,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做好执法工作;三是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相关超市的日常巡查和检查力度,严查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对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低标高结、囤积蔬菜、串通涨价、操纵价格等各类扰乱市场的价格违法行为从严从快处理。
多地紧急通告:严禁串通操纵食盐市场价格
(简讯 张聪)8月24日,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启动排海。该事件是否会对海盐生产造成影响引发社会普遍关注,中国个别地方市场发生食盐抢购现象,食盐价格同时出现波动。8月24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规范食盐价格行为的通告称,目前食盐等相关商品市场价格出现异动。
通告强调,有关经营者要切实规范自身价格行为,配合政府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不得实施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不得囤积居奇,或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市场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等违法行为。
其中,针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违法行为,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针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囤积居奇或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违法行为,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针对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违法行为,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同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各地加强食盐价格监测,强化分析预警,建立与相关互联网平台“直通车”机制,及时掌握价格异常波动信息和违法行为线索。加大价格监管执法力度,严查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及时公布典型案例。此外,广东汕尾市,江西吉安万安县,江西赣州石城县、定南县,广西百色右江区、田阳区等地也相继发布关于规范食用盐市场价格行为的通告,告诫盐业各经营者,要求稳定市场价格秩序。
全国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简讯 张聪)日前,全国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推进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文序致辞。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阶段性成效,查找差距和不足,对治理行动进行再部署、再推进,推动茶叶过度包装治理不断向纵深发展。
会议指出,当前茶叶过度包装治理正处于转段的关键节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治理各项工作。会议强调,要认清形势、把牢方向,坚持法治思维、发展导向、社会共治,在科学执法、市场引导、协同治理上下功夫,着力完善标准规范、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宣传引导,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确保茶叶过度包装治理取得实效。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和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有关同志参会。
据悉,《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茶叶过度包装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针对茶叶过度包装的现象和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工作部署。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特别对包装层数进行了具体规定:包装层数是指完全包裹内装物的可物理拆分的包装层数,要求粮食及其加工品、月饼及粽子不应超过3层,其他商品(含茶叶及其制品)不应超过4层。茶叶是否过度包装的判定从包装成本、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3个方面进行,其难点主要在于包装空隙率的计算。各企业需对标准进行详细了解,并及时开展自查整改。
最高检举行新闻发布会 深入剖析食药安全公益诉讼案件特点
(简讯 王崇民)8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聚焦专项活动划定的重点食药领域,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4.1万件,发出检察建议2.8万份,提起诉讼4 100多件。从办案情况来看,食药安全公益诉讼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食品安全公益诉讼覆盖面更广。三年来,共立案办理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食品违法案件1.9万件,网络食品违法案件5 800多件,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监管,从线下生产销售到网络交易、直播带货的多业态监管,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多层次治理。
二是药品安全公益诉讼向纵深发展。共立案办理生产销售假药类公益诉讼案件2 300多件。除了传统的药品外,各地检察机关还开展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化学药物专项监督、违规医疗美容专项监督,办案领域由传统药品安全向医疗服务和用药安全等更深层次迈进。
三是保健品违法添加和虚假宣传问题突出。共立案办理保健食品违法案件5 500多件。主要表现为部分保健品生产经营者虚假宣传保健品具有治疗功能,甚至违法添加明令禁止添加的成分,以欺诈销售,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四是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共提起食药安全公益诉讼4 100多件。特别是对主观恶性大、公益损害后果严重的违法主体,依法提出惩罚性赔偿诉求,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同时对潜在违法者形成震慑。
沃尔玛宣布加大发展电商平台业务力度
(简讯 张聪)近日,大型零售商沃尔玛启动了首届沃尔玛(第三方)卖家峰会,为期两天的活动吸引了1 500多名来自在沃尔玛网站上开店的卖家。本次活动由沃尔玛的高层领导主持,其中包括首席执行官道格·麦克米伦(Doug McMil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