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食品抽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
作者: 毛磊摘 要:基层食品抽检工作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主要辅助措施。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我国基层食品抽检工作基础成果,分析了我国基层食品抽检工作问题,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我国基层食品抽检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完善基层食品抽检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基层食品抽检;问题;解决方法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Basic Food Sampling Inspection in China
MAO Lei
(Jimo District Market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Bureau, Qingdao 266200, China)
Abstract: Grassroots food sampling work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food safety and is also a major auxiliary measure for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management in China. This article briefly elaborates on the basic achievements of grassroots food sampling work in China,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grassroots food sampling work, and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grassroots food sampling work.
Keywords: basic food sampling inspection; problem; solution
食品卫生与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安全与生活品质。如何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切实维护人们的合法利益,是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一直重点研究的问题。在现阶段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实施与发展中,基层食品抽检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一定程度上为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管、控制市场食品品质提供助力。但是,在基层食品抽检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抽检工作基础薄弱、抽检工作监管力度不足等,直接影响了基层食品抽检工作效果,以及抽检辅助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食品行业监督的最终成效。因此,需要加强对基层食品抽检工作体制、抽检监督、抽检工作的建设,发挥基层食品抽检在食品行业中的“门槛”作用,提高抽检工作效率与监督效用。
1 我国基层食品抽检工作成果
近些年,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基层食品抽检工作。经过多年研究与发展,提高我国基层食品抽检工作水平,发挥其在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是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让人们吃得放心,各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纷纷加强基层食品抽检工作,陆续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果。①基层食品抽检检测机构建设水平有所提升。自2017年以来,我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三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财〔2017〕158号)文件,明确提出检测资源整合要求,立足各地区实际情况统筹检测机构建设用地、机构编制、配套资金与资源等,并且在全国多省市地区建设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逐渐在县一级普遍设立权威检测机构。②抽检批次持续增加。各地方政府部门根据国家总局发布的文件要求,纷纷制定相应的抽检工作方案,并提出了标准要求,如“食品检验量每年4份/千人”“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在地方性政策支持下,各地区持续增加基层食品抽检批次,形成常态化、批量化、规模化的抽检工作局面。③各地区基层食品抽检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科学规范的抽检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标准作为支撑,否则难以真正确保食品质量达标。截至2018年4月,我国政府已经累计制定1 22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近2万项食品安全与营养指标,这些均被转化为基层食品抽检工作标准。
2 我国基层食品抽检工作问题
2.1 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食品行业内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影响基层食品抽检工作成效。我国食品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目前食品安全监督、食品基层抽检工作中,存在个别违规生产的行业主体不配合调查,甚至故意躲避,导致无法取得联系的情况。这是由于我国食品基层抽检中,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食品生产主体的犯错成本较低。因此,必须要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体系与监管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层食品抽检工作的实际效用[1]。
2.2 抽检工作基础仍然薄弱
基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具有规模化程度较低的特征,中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检工作水平较高,但是对于一些个体户、微小型加工厂的抽检监管难度较大。在食品的实际生产中,部分微小型加工厂、个体户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法律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对食品抽检工作的配合程度较低。部分个体户、小商贩的食品加工生产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操作不规范。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抽检工作基础仍然薄弱,难以充分发挥抽检工作效用,影响了抽检工作对食品安全卫生监管的辅助效果。
2.3 食品抽检监管力度较弱
基层食品抽检工作内容本身较为琐碎、零散,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地区,规范落实基层抽检的难度较大。在基层食品抽检工作中,部分地区的抽检执行力度不足,容易出现抽检缺乏监管的情况,还会出现抽检监管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抽检工作效果。
3 我国基层食品抽检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加大市场准入控制,发挥抽检“门槛”作用
完善的信用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设而成的,在食品行业信用体系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抽检工作的辅助作用,加强对食品行业内主体的控制与引导,是主要问题。建议在基层抽检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加大食品行业的准入控制。①将基层食品抽检标准与规范要求作为“门槛”,初步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行业主体筛除,确保行业主体具备基本的规范生产、合规合法生产加工能力[2]。②充分发挥地方各部门职能,联合发布《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有关文件,明确提出更具体的食品抽检要求,并且利用基层抽检手段,严格控制农产品药物残留,加强对市面上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的控制,督促批发市场开办者、农户、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按照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可以分批分类对市面上的食品进行查验,发布可溯源凭证、产品质量合格凭证,对无法溯源的食品产品,禁止入场销售,对无法提供产品质量凭证的产品进行检测,合格之后方可销售。
3.2 强化监督检查力度,杜绝不合格产品
当前基层食品抽检工作的不足,其一在于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基层抽检工作中的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各部门联合执法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定期开展集中整治,将不合格的产品杜绝在市场之外。在实际过程中,应当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销售点、食品原料提供方的监督检查,加强基层抽检力度[3]。例如,对猪肉产品的原料供货方,如生猪养殖场进行抽检,若检测出猪肉不合格,则第一时间移送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执法要求。在基层抽检中,一旦发现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则应当一查到底,坚决依法惩处违法违规问题,追究相关方刑事责任与经济赔偿。通过加大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行业主体的约束与督促,增强基层抽检的监督与执行有效性。
3.3 以后续规范执法为导向,规范抽检现场控制程序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抽检工作质量,建议形成以“最终结果”为导向的基层食品抽检工作模式,根据导向依据提出统一的抽检执法程序、现场抽检流程,进一步改善现阶段基层抽检工作问题。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风险防控和核查处置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在有关部门抽检到不合格食品时,应当根据检验结果立即立案。而基层食品抽检工作需要送样一个月之后才能够获得检验报告,此时很多样品来源的现场痕迹已经消失,难以推进后续执法,甚至会出现抽检批次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的情况。因此,建议根据规范要求进一步优化基层抽检现场程序,以“落实抽检不符合立案”为主,对本地区工商、食药、质监等部门执法程序进行整合,在现场统一规范抽样,以便于有序配合核查处置、违规案件管理。
规范抽检现场控制程序可以采用以下4种方法:①要求基层食品抽检必须由两名及以上筹建人员参与,且向当事人、现场人员出示身份证件、地区行政执法证件、执法证号,详细记录现场情况;②根据规范要求,让当事人出示身份证,将双方身份信息录入系统,避免后期案件处理难以获取信息;③在抽检现场录音录像,记录立案前基层食品抽检全过程,形成监管执法全过程证据链;④确定当事人及食品样品所参与的重要项目,在抽检现场认真核对参建方的当事人信息、食品加工生产信息、食品生产批号、食品交通运输过程、食品保存过程、食品原材料库存量等信息,保证全面记录食品有关信息,形成资料,一旦发现食品抽检结果不合格,则立刻追溯食品所属生产方与当事人所经营企业。
3.4 制定科学抽检计划,提高抽检效率
针对基层抽检工作基础薄弱问题,建议分别从规范抽检计划、提高抽检覆盖率两个方面入手,多角度提升基层抽检工作效率。①建议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抽检目标(食品生产加工方、食品零售方、小商贩)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日常监管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目标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科学的年度抽检计划[4]。制订抽检计划时,应当明确标记、注明样品的信息(被抽样单位、生产许可证号、样品名称、生产日期等),将信息及时传输到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中。②建议进一步提高基层抽检覆盖率。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制定专项抽检计划,如早市与夜市的餐饮食品、现场售制的食品,可以制定此类食品的专项抽检计划,根据早市与夜市的时间安排抽检周期,从而保证抽检范围覆盖小商贩、小商户,贯彻落实基层抽检要求,提高基层食品抽检高效性。
3.5 引入抽检分离制度,创新完善食品抽检机制
为了进一步解决当前存在的基层抽检工作问题,建议积极革新抽检工作机制,引入抽检分离制度,形成以抽检分离为主,以飞行抽检为辅的基层食品抽检机制。①实施抽检分离制度,要求参与检验工作的机构不参与抽样,让“抽”与“检”相分离,最大程度上避免抽检机构与被检测单位接触,以此确保抽检结果客观可靠。例如,在婴幼儿奶粉的基层抽检中,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抽检,确保抽检结果客观可靠,保证抽检工作质量。②持续完善现阶段的飞行抽检制度[5]。基层抽检时,不通知被抽检主体,直接抽检,保证获取最真实的基层食品数据。将抽检分离制度与飞行抽检制度相结合,能够多角度兼顾基层抽检中出现的复杂情况,既可以保证抽检结果的客观真实,也可以保证抽检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基层食品抽检工作高效性与科学性,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支持。在实际抽检执行过程中,可以将抽检分离制度与飞行抽检制度相结合,根据飞行抽检实际情况,将具体情形上报地方有关部门,根据地区食品药品飞行检查有关规范要求,以移交函的形式移交基层监管部门处理,保证基层食品抽检与食品案件处理无缝衔接。同时,加强抽、检双方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与流通,提升多部门配合水平。
4 结语
基层食品抽检工作问题严重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抽检作用的充分发挥。据本次研究分析,当前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抽检工作基础、抽检监管这3个方面,为了解决当前问题,需要分别从这3个方面入手,多角度完善基层食品抽检工作制度,制定科学的抽检计划,加大食品市场准入控制,以抽检要求作为准入标准之一,凸显基层食品抽检作用。同时,应当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持续提升基层食品抽检效力,及时发现食品问题,为人们提供可靠的食品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功允.浅议基层食品安全抽检、追溯、处罚制度发挥组合效应存在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3(4):102-111.
[2]陈建,潘迎迎,陈茹,等.食品抽检工作全程质量管控机制如何建立[J].中国质量监管,2022(4):79-81.
[3]周海容.我国基层食品抽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分析[J].食品界,2021(2):97.
[4]詹少丹.浅谈近年来基层食品监督抽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食品,2020(1):63-64.
[5]黄功允.福建基层食品安全抽检现状、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8(8):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