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策略研究
作者: 陆静
摘 要:“姑苏桥”非遗面塑是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食则是苏州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将“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相结合,是传承传统文化、满足现代人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明晰“姑苏桥”非遗面塑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索“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策略,以期为“姑苏桥”非遗面塑技艺的传承以及现代餐饮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姑苏桥;面塑技艺;苏州传统美食
Research 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and Traditional Cuisine
LU Jing
(Suzhou Tourism and Finance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Suzhou, and traditional food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food culture of Suzhou. The combination of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and traditional fo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heri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eet the consumer needs of modern people.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organic fusion of non-relic plastic and traditional food, and explores the “Gusu Brid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cas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food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ugh sculpture techniques of “Gusu Brid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atering industry.
Keywords: Gusu Bridge; dough sculpture techniques; Suzhou traditional cuisine
“姑苏桥”非遗面塑糅合了苏州玉雕、砖雕、核雕等三维艺术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谓兼具文化性、技艺性、欣赏性和可食性。“姑苏桥”非遗面塑最早源于唐代,后经宋代民间手工艺的繁荣发展,到明清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并涌现了众多著名的面塑艺人,促进了苏州面塑产业的发展以及苏式面点等传统美食的创新发展[1]。
“姑苏桥”非遗面塑的制作技艺非常复杂,通常采用传统的面粉和淀粉作为原料,先将面粉和淀粉混合均匀并揉成面团,再围绕特定的主题,使用捏刀、刻刀、模具等各种工具,经过揉、捏、雕、刻等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造型逼真、栩栩如生,题材内容广泛的面塑作品[2]。因此“姑苏桥”非遗面塑不仅是传统手工艺,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姑苏桥”非遗面塑的传承和发展,并将“姑苏桥”非遗面塑与地方传统美食相结合,不仅为“姑苏桥”非遗面塑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还有利于苏州传统美食的创新发展以及地方餐饮行业的繁荣。
1 “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可以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实现互补,面塑可以为传统美食增添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传统美食可以为面塑提供市场和宣传推广渠道。特别是在“姑苏桥”非遗面塑面临着面塑市场需求不足、传承后继无人,以及苏州传统美食难以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和饮食需求和宣传推广不足等情况下,“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1.1 增强美食文化内涵,提升美食品质
(1)有利于增强苏州传统美食的文化内涵。“姑苏桥”面塑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苏州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工艺的代表。“姑苏桥”非遗面塑与苏州传统美食的融合,可以使苏式糕点、苏帮菜等传统美食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例如,将“姑苏桥”的造型元素融入苏州传统糕点“松糕”中,制作出既具有传统糕点美味,又具有“姑苏桥”文化内涵的“姑苏桥”松糕。
(2)有利于增强传统美食增添艺术感和观赏性。“姑苏桥”非遗面塑本身具有独特的工艺和造型特点,可以为传统美食增添艺术感和观赏性。面塑师傅可以根据不同的菜品和食材,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造型和图案,使美食在满足味觉的同时,满足消费者视觉上的享受。同时,这种融合有助于提升苏州传统美食品质,使其更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3)有利于促进苏州传统美食品质的提升。“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具特色的高品质传统美食产品,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对美食的多样化需求,还能为传统美食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3]。另外,“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也有助于推动苏州传统美食的现代化转型,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审美需求,为现代美食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
1.2 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传统文化
“姑苏桥”非遗面塑是苏州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苏州传统美食也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将两者相结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达到“1+1>2”的效果。
(1)提高非遗技艺的普及度和影响力。苏州传统美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将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融合,可以使非遗技艺更加深入人心,提高非遗技艺的普及度和影响力。另外,将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融合,可以提高两者的趣味性和文化性,以吸引更多人参与非遗技艺传承,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2)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发展。“姑苏桥”非遗面塑作为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技艺和造型风格都反映了江南水乡文化和历史[3]。将面塑与传统美食相结合,可以使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文化。此外,传统美食与非遗面塑的融合,可以为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促进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
1.3 拓宽市场空间,促进产业发展
“姑苏桥”非遗面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传统美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经济价值,两者的有机融合可以形成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宽市场空间,促进产业发展。①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消费者对传统美食的需求不仅仅是味道,还包括视觉、体验等多方面的需求,将“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融合,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选择,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②可以提升“姑苏桥”非遗面塑文创产品以及传统美食的附加值。“姑苏桥”非遗面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融合,可以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美食产品,提升传统美食的附加值以及“姑苏桥”非遗面塑文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③可以促进非遗文创产业以及餐饮产业的融合发展。“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融合,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例如,苏州市姑苏区“姑苏桥”面塑馆将非遗面塑与传统糕点相结合,开发“姑苏桥”非遗面塑糕点礼盒系列产品,开发出具有苏州特色的面塑糕点,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不仅有利于“姑苏桥”面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还为苏州传统糕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 “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策略
2.1 “姑苏桥”非遗面塑造型与传统美食相结合
(1)将“姑苏桥”非遗面塑的造型元素融入传统美食制作中。“姑苏桥”非遗面塑具有丰富的造型元素,可以根据传统美食的特点和需求,将“姑苏桥”的造型元素融入传统美食中,设计出更具视觉冲击力和独特性的菜品,打造具有造型优美的美食产品[4]。例如,将“姑苏桥”非遗面塑的造型技艺应用于苏式糕点的传统美食创作中,利用面塑技艺制作出各种形状和图案的月饼、松花饼、花糕、定胜糕、百果蜜糕等各色糕点,使传统美食在外观上更具吸引力和特色(图1)。
图1 “姑苏桥”苏式糕点
(2)用“姑苏桥”非遗面塑优美的造型对传统美食进行装饰。姑苏桥非遗面塑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致的工艺,对传统美食的装饰具有重要作用,其鲜艳的色彩、栩栩如生的造型,不仅可以放置在粽子、月饼、糕点等各种美食上,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装饰物品,成为菜品摆盘、宴席装饰的亮点,为美食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气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2.2 面塑工艺与传统美食制作相结合
“姑苏桥”面塑技艺精湛,制作出的面人精细生动、神态各异、色彩明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姑苏桥”面塑技艺并不仅仅是制作面人,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制面、调色、塑形、蒸煮等环节多种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将“姑苏桥”非遗面塑的捏、搓、压、揉、掀及点、切、刻、划、塑等工艺技巧应用到苏式船点、松鼠鳜鱼、东坡肉、碧螺虾仁以及苏州卤鸭等苏州传统美食的制作中,使得每一道传统美食都充满地方特色[5]。例如,在制作苏帮菜松鼠鳜鱼时,在鱼肉切刀处理时可以运用点、切、刻、划等面塑工艺技巧,让鱼肉的花纹更加复杂多样;运用捏、搓、压、揉、掀等工艺技巧对鱼肉进行处理,可以让肉质更加软糯入味;在造型处理时运用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手法,让松鼠鳜鱼的造型鲜活、细腻、精巧、生动有趣,在保证这道菜品味道鲜美、口感丰富的同时展现苏州传统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2.3 面塑文化与传统美食文化相结合
“姑苏桥”面塑文化与苏州传统美食文化都是姑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面塑文化与传统美食文化相结合,可以为传统美食增添新的魅力,也为面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①“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可以使传统美食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提升美食的品质和档次,促进餐饮产业发展,传承非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②借助“姑苏桥”非遗面塑工艺宣传苏州传统美食文化。可以通过面塑作品展示传统美食的形象和特点,如制作出各种地方特色美食的面塑作品,向外界宣传和展示苏州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③将面塑文化与节庆活动相结合。在一些重要的节庆活动和美食节中,运用“姑苏桥”非遗面塑工艺制作出各种吉祥物、装饰品等,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民俗风情,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苏州地域文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相结合,不仅可以为传统美食增添新的魅力,还能为“姑苏桥”非遗面塑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为促进“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有机融合,需要加强对“姑苏桥”非遗面塑的传承和保护,创新“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融合方式,加强“姑苏桥”非遗面塑与传统美食的宣传推广,才能实现两者在文化、造型、工艺等方面的全面融合,进而为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餐饮行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佚名.非遗美食代表:定襄面塑[J].英语角,2023(8):6-9.
[2]张宗建,邢习娇.从村落到都市:菏泽面塑技艺文化空间的地域变迁与价值重构[J].装饰,2018(7):92-94.
[3]项楚涵.济南面塑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与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3.
[4]李光.面塑·果蔬雕基础精解[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5]刘志兵.论淮北面塑的艺术形式及其多元价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23(2):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