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发展研究进展
作者: 李婷婷 朱勇辉 马娟娟摘 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家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工业现代化和各类新兴食品的快速发展趋势下,食品添加剂发展相对落后,限制了我国食品工业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对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为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发展趋势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Additives
LI Tingting, ZHU Yonghui, MA Juanjuan*
(Guangzho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 Food additiv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ood industry, which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national food industry to a certain extent. Und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nd various emerging foods,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additive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which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ood additiv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Keywords: food additives; research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development trend
在我国,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历史悠久,早在大汶口时期就已有历史记载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酒的酿造,在周朝时期,人们还会使用肉桂增强食品的香味等[1]。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致力研究开发各种类型的食品添加剂,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饮食需求。其中,加工技术、生产设备等是限制食品添加剂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食品添加剂发展的存在问题、解决措施以及未来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等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食品添加剂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发展趋势,为促进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产业也发展迅速。我国不少食品添加剂的产量和销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柠檬酸钠出口量世界第一,木糖醇和木糖的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80%左右等。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迅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①我国的大多数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综合实力较薄弱,企业规模较小,抗压和抗风险能力有限,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下难以处于优势状态。②高技术水平的食品添加剂品种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较落后,阻碍了食品添加剂企业的发展[3]。
1.2 国外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在食品添加剂的研究较为深入。例如,研究植物精油在肉类食品中对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等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国外在食品添加剂的研究重心已转向到微生物添加剂的相关领域,例如研究提高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的产量和质量的技术等,在微生物添加剂的研究方面远远领先于我国[4]。
2 食品添加剂发展存在问题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加工、品质保证、感官指标改善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例如食品添加剂产品种类单一、产品质量差以及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等,制约着我国食品添加剂产业的进一步发展[5]。
2.1 产品种类单一
由于食品添加剂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加工工艺落后,暂时无法实现食品添加剂种类的多样化。而食品添加剂种类较为单一,导致食品加工企业在选择某一功能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时将会较为被动[6]。因此,要加大力度研发各种类型产品的食品添加剂,使食品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具有更多的选择。
2.2 产品质量差
由于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且受生产条件以及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限制,加工生产出来的部分食品添加剂产品存在质量差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应用到食品中。例如,果冻产品等需要使用的卡拉胶食品添加剂,存在产品成胶性较差的问题,多种香兰素产品的香气特征不明显,导致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的功能作用不明显,影响食品产品的质量和口感[7]。
2.3 生产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产业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较稀缺,使得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相关技术较落后。而生产技术落后便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某些技术含量高、档次高的产品仍需从国外引进。例如在酶制剂方面,蛋白酶品种总量国外大概占了40%,而我国大约只占了12%;凝乳酶、果胶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的生产品种不到1%,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发展[8]。
2.4 超量、超范围使用和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严禁非法使用和超范围食品添加剂,但仍有食品中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报道,例如“苏丹红”“瘦肉精”事件等,把非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也有食品企业在膨化食品中加入了糖精和甜蜜素,超过了糖精和甜蜜素的使用范围界线;另外,市场上还存在某食品添加剂超标等现象,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9]。
3 食品添加剂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专业技术人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文化需求的改变,改进或研发新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技术,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的研发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需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10]。
3.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为行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国家政策的强有力支持能够在资金投入、技术、引进生产设备、人才等方面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帮助,使企业在技术研发、引进人才、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上有一定保障,解决制约着食品添加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促进我国食品添加剂向高速、高效、高质方向发展,加工生产出更多高质量、高档次的添加剂产品。因此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1]。
3.3 加大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
食品添加剂生产技术是实现食品添加剂多样化的硬件支撑,有助于生产高档次的食品添加剂产品,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化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因此,为保证食品添加剂的良性发展,必须加大研发力度,研发出属于我国自有的生产技术,更好地推动食品添加剂的发展[12]。
3.4 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并无食品安全问题,但在生产、加工使用时仍存在使用不规范现象,因食品添加剂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柠檬黄馒头事件,使用柠檬黄生产馒头,超出了柠檬黄的使用范围;“毒奶粉事件”,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属于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由此需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加工等,减少因食品添加剂的不规范应用造成食品安全问题[13]。
4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从量的要求上升到质的要求。在未来,食品添加剂新技术、食品添加剂种类等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开发和使用,更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食品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4.1 天然添加剂成为发展趋势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丰富,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天然食品添加剂更有优势。目前,我国生产的部分食品天然添加剂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例如,天然色素在日本国家的销售额达到了日本市场总额的90%左右,在美国占到了80%左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饮食安全,而天然食品添加剂正符合人们的饮食追求,由此天然添加剂在未来将更受市场欢迎,将逐渐成为食品添加剂发展的
主流[14]。
4.2 生物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生物高新技术由于具有耗能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食品添加剂、燃料、药品以及化学品等产业的生产中,如木糖醇、甘露糖醇等采用了发酵法进行生产;聚赖氨酸应用发酵法进行工业生产;调味料利用酶解技术和美拉德反应进行生产等。利用生物高新技术生产食品添加剂属于天然产物,这也符合当下消费者对食品低毒或无毒的心理追求。因此,在食品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中,生物高新技术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新技术[15]。
4.3 复配添加剂成为研究热点
复配添加剂具有聚集多种食品添加剂的优点。例如,弥补单一种类添加剂功能的不足、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提高食品安全性等。虽然目前复配食品添加剂生产规模大多都较小,且产品较为单一、生产效率低,但为了使复配食品添加剂适应食品添加剂现代化的发展,企业正在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生产设备,加工生产更多类型的复配添加剂,提高复配添加剂的生产效率,满足复配添加剂的发展需要。复配食品添加剂将成为今后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新方向[16]。
5 结语
随着食品工业化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将会取得进一步发展,但目前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有的食品添加剂发展甚至刚刚起步。因此国内应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加大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等,以促进我国食品添加剂的进一步发展,增强我国食品添加剂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17]。
参考文献
[1]王常柱,武杰,高晓宇.食品添加剂的历史、现实与未来[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1):61-67.
[2]黄玉珍.食品添加剂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的必要性[J].中国乳业,2020(12):44-46.
[3]曹克任.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检测技术概述[J].中国食品,2021(14):144-145.
[4]尚心悦.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分析[J].数码世界,2018(1):318.
[5]张振亚.我国食品产业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4):59-60.
[6]陆晓丹,张迪智,孙毓,等.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14(3):191.
[7]李立军.我国食品添加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5):135-136.
[8]杨新泉,田红玉,陈兆波,等.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物技术进展,2011,1(5):305-311.
[9]孙金沅,孙宝国.我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4):1-7.
[10]张敏哲.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食品工业,2021(24):72-73.
[11]张园斌.探讨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发展趋势[J].现代食品,2020(11):19-21.
[12]黄毅梅,李静,邓丰.我国食品添加剂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东化工,2015,42(20):35-36.
[13]王静,孙宝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J].科学通报,2013,58(26):2619-2625.
[14]张文远,张强.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7(5):241-242.
[15]周璐艳.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食品,2019(3):20-21.
[16]段丽爽,周长民,张君,等.我国复配食品添加剂现状及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2):71-73.
[17]王文东.浅谈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现状与发展[J].才智,2012(2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