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绿色食品企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浅析

作者: 刘小叶

摘 要:绿色食品作为优质食用农产品品牌,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率较低,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未得到充分体现,还有待挖掘与宣传推广。因此,本文对绿色食品企业发展现状以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以实现提质增效。

关键词:绿色食品;品牌效应;发展现状;策略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Ideas of Green Food Enterprises in Changshou District

LIU Xiaoye

(Chongqing Changshou District Agriculture and Rural Committee, Chongqing 401220, China)

Abstract: As a brand of high-quality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green food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usage rate of green food logo is low, the brand effect of green food has not been fully reflected, and it needs to be explored and promoted.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een food enterprises with development ideas, 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Keywords: green food; brand effect; development status; strategy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热点。绿色食品作为政府创建的优质食用农产品品牌,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数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加,市场占有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还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障人们的食物消费安全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在提倡农业提质增效的环境下,突出质量和效益,向多样化、高品质、安全方向发展[1],实现优质优价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绿色食品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2]。

1 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食品并非“绿颜色”,而是指在优良生态环境中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3]。之所以称之为“绿色”,是为了突出这类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在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安全、优质、无污染和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A级绿色食品,即有机食品,是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原则进行生产,且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和动植物生长调节剂。A级绿色食品,即人们常说的绿色食品。它与一般食品相比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①强调产品出自优良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严格监测,必须达到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条件。它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协调统一。②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实现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保鲜和销售等各环节的控制,以保证原料生产质量以及防止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发生二次污染。③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使用管理,绿色食品标志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国家法律保护[2,4]。

2 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

全国绿色食品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卓著成效,特别是近几年,各地采取多种扶持、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我国绿色食品申报产量和数量得到快速增长。到2020年底,我国现有绿色食品企业19 321家,42 739个产品[5]。

2.1 机构设置比较齐全

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到省级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再到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服务、监管网络[4]。

2.2 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绿色食品标准是指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且在绿色食品质量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我国现行的绿色食品标准包括产品类标准128条,准则类标准15条。产品类标准有《绿色食品 稻米》(NY/T 419—2021),准则类标准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2013)、《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NY/T 755—2013)、《绿色食品 兽药使用准则》(NY/T 472—2013)、《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471—2018)和《绿色食品 产品检验规则》(NY/T 1055—2015)等。近几年,又陆续编制出台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和加工方式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包括蔬菜类、大田作物类、养殖类、水果类和加工类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逐步改变了绿色食品企业生产操作规程无所适从的局面[6]。

2.3 制度、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和实施填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空白。《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程序》《绿色食品现场检查规范》《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工作规范》《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商标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手册》《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管理办法》《绿色食品企业年度检查工作规范》等法律、制度的实施,为绿色食品在许可审查、证后监管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法律依据[2]。

2.4 监管力度逐步加强

为保证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对绿色食品企业进行证后监管。①年检。本着属地管理的原则,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对辖区内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在一个标志使用年度内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质量及标志使用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要求在产品生产高风险时段,对企业的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标志的使用情况等进行考核和评定。②交叉检查。不同地区之间的工作机构互相对各辖区的绿色食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③抽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每年要对证书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产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监督抽检。在一年内,省级工作机构也要对所属地绿色食品产品进行抽检或对某些高风险农产品进行专项抽检。④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要求绿色食品企业必须注册并适时对农业生产、销售记录过程和投入品的使用进行系统录入,以接受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查询和监督,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监督。

3 重庆市品牌发展现状

重庆市全面落实农业部有关绿色食品发展的部署,投入了大量资金,在绿色食品品牌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推选以及名牌农产品的评选,多措并举,彰显区域独特优势,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增强消费者的信赖感和认知度,为品牌农产品赢得市场空间,并为实现农产品的溢价起到引领作用。到目前,重庆市现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有1 192家,获证产品有3 224个,打造出了覆盖重庆市全域全品类全产业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以及30来个区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一批批极具本地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如奉节脐橙、巫山脆李、涪陵榨菜陆续加入到“巴味渝珍”中来,提高了产品品牌的知晓度和市场占有率。

4 长寿区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现状及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状况

4.1 概况

长寿区绿色食品企业的发展紧跟着重庆市绿色食品的发展步伐,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长寿现有绿色食品企业共有34家,63个产品。从行业分类来看,种植业占32家,渔业1家,畜禽养殖1家;从产品的分类来讲,初级产品,54个,加工产品9个;加工产品的产量只占总量的2.5%左右。另外,有AA级有机食品13个(有机鱼),有机肥料(绿色生资)2家,2个产品。

4.2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情况

通过对长寿区所有绿色食品企业的标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有商标,有包装,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只有6家,有些有商标、有包装却没有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而大部分产品如蔬菜、稻谷、鱼等都未进行包装销售,在市场上消费者很难把它与常规产品区分开。总之,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率很低,绿色食品的质量品牌在市场上未得到充分体现。

5 绿色食品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

5.1 市民的认识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市民有了安全健康营养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但由于绿色食品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市民对绿色食品质量品牌的认知和理解不深,大部分人对绿色食品不了解,甚至把绿色食品与纯天然食品或保健食品划上等号[3]。这种认知上的不足某种程度上又影响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5.2 市场影响力有限

绿色食品的获证产品虽然在数量上得到快速增长,但在产量上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发展规模、生产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大多为粮油、蔬菜、水果等种植业初级农产品,而畜禽肉类产品、水产品、加工产品相对较少,且产品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低,附加值也不高[7]。因此,绿色食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依然很弱。

5.3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完善。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率不高,市场上少有绿色食品专卖摊位,使得消费者很难识别绿色食品和常规产品。

5.4 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

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需要其他科技生产领域的协作。因为绿色食品的生产,需要相应的绿色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有机肥等绿色生资的开发利用,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饲料添加剂、环保型包装材料和绿色消毒液等的开发,以及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病虫害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都需要相应生产领域的科技进步,进而生产出满足绿色生产的产品。因此,相关生产领域技术影响绿色食品的质量及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

5.5 资金投入压力大

绿色食品生产需要投入绿色生产资料,不论是肥料、农药、食品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还是包装、贮藏、运输的投入,使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比普通产品的生产成本要高。此外,申报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许可涉及到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检测费用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费、申报材料的审核费,且绿色食品证书有效期只有3年,到期要续展,重新缴纳上述费用,这对绿色食品企业是一项不小的经济负担[2]。虽然各级政府对企业有一定的资金补助,但大多数补助是对绿色食品企业一次性补贴,企业在没有获得好的收益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后续的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企业将不能维持绿色生产,这对绿色食品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5.6 面临的风险因素多

绿色食品作为农产品,其生产受制约的因素很多。①自然风险,目前如蔬菜、水果、粮油等获证的初级农产品大多是露地栽培,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干旱、洪水、严寒酷暑和病虫害等都会对生产带来损失,且这些风险大多是不可预料和避免的。②产品作为鲜品,又有采收季节和保存期的风险。例如,蔬菜和水果的采收季节性很强,又不耐贮藏,作为鲜销产品,货架期短,如果因未及时采收或者销售运输出了问题,很容易使产品失去商品价值。③市场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加上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都是自主生产,自主销售,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各自会竞相降价出售,这种恶性竞争极大地损害着生产者的利益。④社会公信力的风险,绿色食品是质量品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以及满意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