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现状及改进分析
作者: 蒋莉莉 任大猛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公共卫生问题和食品安全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卫生和食品安全形势正逐步走向规范,但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措施,以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监管;改进分析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Analysis of Food Hygiene and Safety Supervision
JIANG Lili, REN Dameng
(Changyuan Cook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angyuan 4534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public health issues and food safety monitoring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hina’s health and food safety situation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standardization, but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health and safety still faces certain difficulti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food hygiene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food safety quality and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level to ensure food safety.
Keywords: food safety; safety supervision; improvement analysis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逐步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人们从最初的吃饱,到如今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食品安全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因此,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实际状况,开展科学、高质量的食品质量监管十分重要。
1 食品安全卫生监管现状
目前,食品安全管理在全国各地方、有关单位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已逐渐完善。但在细节方面仍存在着问题。我国大部分食品安全问题都发生在农药残留、添加剂滥用、食品变质等方面,尤其是在添加剂的使用上,引发了许多食品安全事故。虽然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不断推进,相关行业标准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仍存在很多问题,提高监管工作质量相对困难。①我国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现行法律制度约束力不强,监管范围不广,导致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未得到有效管理,监管力度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②在卫生和食品安全控制方面,始终存在监管薄弱和惩罚措施威慑力不足的问题,导致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反复出现。③食品安全监督的责任主要由政府部门承担,消费者在这一领域的参与度和自由度不高,导致很多食品安全问题被忽视[1]。总体来说,我国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管质量还不能满足实践要求。尽管政府部门继续关注和完善现有工作体系,但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控制机制的细节不容忽视。
2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问题分析
2.1 监管不到位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主要原因是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大量的工作部门,功能和技术标准不平衡。此外,我国食品安全的调控机制也有不足之处,不仅包括卫生管理领域,也包括工商业在内的市场监管领域,造成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较薄弱,阻碍了市场、农业和商业机构在食物质量管制方面的正常运作,以及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协调。食品生产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农作物到产品加工再到食品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分阶段、分模块化管理,但在实践中,各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链条调节工作不完善,导致各部门协调不力,也导致严重失职,如地沟油、农药残留超标等事件也引发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2.2 消费者缺乏食品卫生安全常识
消费者普遍缺乏购买安全保健食品的知识。消费者食品安全监管知识的欠缺或自身安全意识缺乏,造成了消费误解。例如,发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后消费者过于焦虑或惊慌,出现抢购食盐、矿泉水的现象。此外,还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科学食用食物的基本常识,导致某些病症的产生,甚至引发食物中毒。
2.3 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执法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检测手段有限。目前,主要的质量检查、工商、食品安全检查,大多是非专业性的,只能做一些查询、信息查看、发证等工作,找不到食品领域的问题。此外,食品安全监管不仅要做好食品安全卫生监管工作,还要指导和规范食品市场监管秩序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查处违法行为,处理一系列突发事件。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容较复杂,只有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潜在的问题,从而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和卫生。因此,缺乏合格的技术人员和对相关人员的系统培训是我国食品安全法规执行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
2.4 标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目前,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相关制度,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组建了国务院食品安全理事会。但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风险评价方面未建立完善的标准规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风险评价是建立食品安全规范的基础,但由于人力、物质和资金限制,相关部分仍忽视风险评价工作。目前,仍缺乏通过监测、调研等途径收集的安全性评价数据。这些原因严重影响了国家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由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界定不清,造成重复监管等问题,导致人力物力的耗费,严重阻碍了追溯机制的有效建立和健全完善[2]。
3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改进措施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为提高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督的质量和有效性,有效保护人们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权益,相关人员应关注当前的监管工作情况,明确现有监管工作的方法和监管工作内容的优缺点,根据我国食品营养卫生监管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建立更科学健全的食品卫生安全监测体系。
3.1 制定完善的保障管理体系机制
为消除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卫生监管机制的缺陷,有关人员应从建立综合制度的角度出发,做好提高食品安全卫生监管质量的准备。在此背景下,食品监管机构必须在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明确的监管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及时规范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具体流程,并对食品与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也要对无公害、卫生质量标准予以严格规范。通过丰富和完善现有监管机制,强化监管的强制性,为市场管理提供依据。推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设施,鼓励农业生产者科学种养,继续推进国家绿色食品行动计划,逐步形成全国统一标准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技术标准体系。相关部门还要适时调整政府机构和职责,有效解决现行管理体制层次过多、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强化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督责任,确立和健全政府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管理职责体系,并通过责任追溯体系的建立使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解决有据可依,从而形成“政府监督、行业自律、企业自律和消费者监督”的新机制[3]。
3.2 完善法律规定制度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是科学监测食品安全与健康保障的基石与关键。监管部门应做好对现有法规制度的分析与调研,明确制度的漏洞与不足,健全监管监督制度。在法制管理层面,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整合执法部门,建立责任倒查追究制,严格追究失职渎职监管人员尤其是执法部门“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行政和司法责任。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严格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不可对非法公司姑息迁就;严格监管市场,加强对民事责任的惩罚性赔付,合理提高赔付标准,确保赔付落实到位;强化执行力量,严肃追究食品安全监管犯罪行为,对犯罪企业的行政执法工作决不手软;合理降低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刑罚性入罪标准,提高对食品安全监管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以罚代刑问题的发生。
3.3 构建完善的检测抽查监督管理机制
为全面解决社会上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机构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测机关分布于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监总局等众多部门。应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加强食品监管体系发展的科学性。在控制领域,不仅要严格规范生产环境,还要规范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符合相关试验要求,加强对生产来源的控制,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检测标准和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检测网络,发挥各部门优势,实现各机构互联互通,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疫质量,从而提高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质量。检测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内部自我控制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食品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丰富,在检验的过程中,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因此无法对每一种食物都进行检验。在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已确立了相关的抽检制度,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的质量,避免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严格控制抽查质量、确保抽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抽检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将抽检结果上报至相关部门。市场监察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抽检成果上报制度,对成果的有效性加以研究和评估,形成相应的数据系统和抽查审计报告,便于开展相关的抽查,从而为今后的抽检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4]。
3.4 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
在强大的社会监管网络中,监管部门应强化对食品安全健康法制知识的宣传,拓宽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从而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监管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食品安全管理中,使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及有关的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督,让消费者从后介入逐步转变成事前、事中参与,增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性[5]。
4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法制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法制程度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质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存在。因此,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应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形成较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与结构,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风险。此外,还要增加资金投入,切实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召山.食品卫生与安全监管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85-186.
[2]孙浩源.网络外卖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及其改进的对策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8(23):284.
[3]亓延海.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6(24):58-61.
[4]李锋涛.食品卫生安全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现状与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99-100.
[5]吴明祥.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卫生现状、原因与监管对策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