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鹤壁市食品企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汪松 王跃强 王芯媛 许真

新常态下鹤壁市食品企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0

摘 要:本文以鹤壁市食品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参观食品企业车间、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鹤壁市食品企业的产业布局概况与企业运行状况。通过梳理总结鹤壁市食品企业在新常态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及面临问题,旨在引起其他相关市域发展食品产业的关注与思考,并为解决鹤壁市食品企业的困境提供建议。

关键词:鹤壁市;食品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对策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ood Enterprises in Hebi City under the New Normal

WANG Song1,2, WANG Yueqiang1,2, WANG Xinyuan1,2, XU Zhen1,2

(1.Hebi Polytechnic, Hebi 458030,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Deep Processing of Green Food, Hebi 45803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food enterprises in Hebi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nderstands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food enterprises in Hebi city by visiting the workshops of the food enterprises, discussing and exchang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means. By sorting out and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faced by food enterprises in Hebi cit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normal, this paper aims to arouse the attention and thinking of other relevant cities in developing the food industry,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e plight of food enterprises in Hebi city.

Keywords: Hebi city; foo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status;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落实河南省政府《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全省率先打造起产教融合基地,把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放在促进食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因此食品工程学院实践团队开展了鹤壁市食品加工企业调查研究工作。

在为期6个月的调研中,实践团队参观调研了鹤壁市的8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食品添加剂等生产企业。通过参观食品加工车间、体验工作环境、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地交谈等方式,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运行情况,各企业存在的难点、创新点和愿景,各类食品企业的岗位职业素质要求等有了直观的了解与认识,并结合问卷调查、文献调查、实地观察和访问调查等方式,从4个方面简要阐述、分析新常态下鹤壁市食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为鹤壁市食品企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和转型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 鹤壁市食品产业布局概况

1.1 企业营运状况及区域分布

调查组共调研企业229家,停产企业达154家,占67%;在营企业75家,占33%;实际调研企业75家,实现在营企业调研全覆盖。调研中发现鹤壁市食品加工企业停产率过高,山城区在册企业停产率达100%,淇滨区达80%,浚县达76%,淇县最低,达45%,详见表1。

1.2 产品类别状况与分布

由表2可知,鹤壁市食品加工企业的主导产品多达20余种,其中豆制品加工、酒类加工企业停产率较高。鹤壁市豆制品企业多达37家,其中浚县25家、淇滨区10家,调查期间正在生产的企业仅3家,停产企业达92%。鹤壁市食品企业多处于产业链前中段,产品以食品加工原材料为主,缺乏形成品牌的终端产品。根据调研结果,膨化食品企业目前效益较好,如米立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效益也较好,如鹤壁金地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2 鹤壁市食品企业运行状况

2.1 产能状况

民营企业的成功和发展离不开自身顺应时代和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型[1]。此次调研的单位既有顺应时代潮流,迎合发展契机,从手工小作坊发展到中小型的企业、工厂,也有通过引进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及生产设备,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河南知名品牌企业,但大部分仍属于微小企业,急需进一步转化升级。

从在营企业调研情况看,年营业收入达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共计3家,分别为河南飞天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3.58亿)、河南大用实业集团(6亿)、河南永达食业集团(4亿),占在营企业总数的4%;年营业收入4亿以下、2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1家,占在营企业总数的28%,其中河南春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2.25亿元;年营业收入2 000万以下、300万以上的企业有23家,占在营企业总数的31%;其余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300万或未填写的企业有28家,占在营企业总数的37%。

2.2 人才结构状况

在营企业中人才学历结构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人工企业共计48家,占企业总数的64%,其中大用、永达、飞天、链多多和春黎等企业专科以上学历绝对数量较高(大用753人、春黎600人、飞天165人),但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偏低,如春黎员工总数为4 400,专科以上员工仅占13.6%;浦乐泰员工总数为150人,其中专科以上为60人,占比4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员工的企业共计36家,占比48%;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员工企业共计13家,占比17%。从人员结构看,鹤壁市食品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智能化生产能力不足。

2.3 一线员工待遇状况

调研企业中,一线员工的待遇在4 001元/月以上的企业19家;3 001~4 000元/月的企业41家;2 001~3 000元/月的企业11家。未明确填表的9家。说明鹤壁市食品企业一线员工整体薪资待遇偏低,与当前食品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有关。

2.4 校企合作状况

在营企业中已开展校企合作的有12家,占比16%;有明确开展校企合作意愿的企业28家,占比37%,主要是年营业收入达5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主要需求是联合学校开展产品研发。

3 企业发展困境

3.1 生产设备落后,智能化程度低,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大型食品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使小型企业在生产效率上的劣势更加突出,技术水平落后,加工技术储备不足[2]。

3.2 品牌建设意识不足

很多食品企业没有进行品牌建设,缺乏对公司资金、市场环境、人才和技术的调研,缺乏转型提升发展资金,获取国家项目资金能力弱,银行贷款困难,不能很好利用食品企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没有获得政府的扶持。在食品企业推广自身品牌的过程中,没有增加广告投入、缺乏文化建设,不重视品牌长期投资,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

3.3 创新研发能力不足

小型食品企业不关注自主创新,由于缺乏高层次人才,科研能力弱,很少在产品口味和品种方面进行研发,即使偶尔研发出一些新食品,也因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过大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难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迭代产品,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同时,食品企业往往不关注系统性营销,整体呈现出相对松散的状态,品牌缺乏吸引力,不能长期赢得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3.4 企业管理缺乏战略规划

部分食品企业由于产品种类过多,没有主导产业,导致各项产品的销售量较低,甚至出现亏损,这是由于企业对市场考察不足导致对产品的定位出现偏差。此外,由于经营理念、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以及落后的营销观念和方法,导致企业对产品在消费市场的可行性研究不足,无法取得良好的营销业绩,阻碍企业的发展。

4 建议

4.1 政府为企业营造宽松的环境

①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企业营造一个更宽松的营业环境,如减免税收和减少行政性收费项目,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②出资成立信贷周转基金,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③设立食品产业基金,帮助食品产业做大做强;④出资成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缓解鹤壁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

4.2 推行人才政策,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①选派企业优秀员工代表到高校进修,培养专业人才;②定期邀请高等院校教授、知名专家来市食品企业参观,进行生产指导,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并利用讲学、作报告等形式拓宽市内各类人才的知识面;③定期向各食品企业征集调研课题,积极向高校申报课题项目,引导高校毕业生将实践活动与本市食品企业发展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

4.3 维护和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

企业应科学制定企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深挖企业产品核心特色,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特色与地方特色、城市名片的契合程度,由点及线、由线至面逐步建立并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3-4]。

4.4 勇于创新,激发活力

创新发展既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又可推动企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发展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不仅要勇于创新,还要善于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树立企业文化理念;通过产品创新、营销方式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以提升企业质量效益[5]。

参考文献

[1]张昊阳,杨雨菁,贾栋丽,等.浅析民营食品企业的发展现状转型与挑战:基于陕西省大荔县部分食品企业的调研[J].农产品加工,2018(23):89-92.

[2]吴仲珍,龙文虎,刘丽丹.铜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0):212-216.

[3]陈传亮.新经济时代下食品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思考[J].经济师,2022(1):275-276.

[4]郑石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公共责任研究的新视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5]郭桂萍.食品类生产型小微企业成长期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天津忆源伟业食品有限公司专案专点调研[J].产业创新研究,2020(5):95-9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