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探究

作者: 欧阳荣开 肖宁

摘 要:食品安全属于国家政府关注并重视的问题,为确保人们可以食用安全无污染的食品,必须要开展好食品检测工作。借助于生物检测技术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因此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检测;生物技术;应用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Food Testing

OUYANG Rongkai, XIAO Ning

(Foshan Customs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Cent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shan 528303,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an issue tha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pays attention to.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people can eat safe and pollution-free food, food testing must be carried out well. With the help of biolog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detection cost can be reduced and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biotechnology in food detection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

Keywords: food testing; biotechnology; application

对于食品检测工作而言,依靠生物技术原理能够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进行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判定。生物检测技术的突出优势在于成本低、操作便捷、绿色环保以及灵活性强等,对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1 食品检测中应用生物技术的意义

开展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能够有效推动食品监管工作高质量开展,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然而过去采取的物化检测方法表现出一定的缺陷,已经难以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食品检测也朝着全新的方向发展,基于生物技术为支撑的食品检测方法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将生物技术运用到食品检测工作中能够发挥出非常大的价值与作用。此外,生物技术依托于自身特性和优势,以现代科技为助力,对食品质量监管、生产监督等工作提供了诸多助力。生物技术属于一种全新的便捷化、精准化、高效化的食品检测模式,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有害微生物,有效清除食品安全隐患,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供充分保障[1]。另外,借助于生物技术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残留农药,第一时间对有害食品进行处理,避免其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2 食品检测过程中常见的生物技术分析

2.1 DNA探针技术

DNA探针技术也叫基因检测技术,是依靠基因裂变特性,借助于碱基互补特性,对于发生异变的基因分子进行的生物性测试。DNA探针技术主要包括异相杂交与同相杂交两种类型。例如,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测时,由于大肠杆菌中含有葡糖苷酸酶,根据此酶自身特性与基因系列,可以选择生物技术将其制作为探针,从而简单、高效地检测食品内大肠杆菌的具体含量。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相比,利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另外该技术也表现出灵敏度高、检测方法便捷以及检测结果准确等突出优势,但是检测成本相对较高,不便于推广应用,这是未来生物技术研究发展中应当引起更多关注的问题。

2.2 PCR技术

PCR技术又叫聚合酶链式反应,能在生物体外实现DNA的高速扩展,可以实现部分特定基因序列的扩增。PCR检测技术涉及的流程较为复杂,基本原理是以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和模板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依托于DNA聚合酶的作用,根据预设模板慢慢延展,最终构建得到完整的DNA分子。而在DNA分子的持续扩增过程中,利用PCR技术产生的DNA分子数量大于原有数量的两倍左右,所以能满足不同分析工作的需求。PCR技术有利于检测工作人员进行定性研究,然而PCR技术在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中专业性要求较大,设置PCR实验室往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因为相关仪器设备实际操作并不便利,因此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3 免疫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前期投入成本不高,属于现阶段食品检测工作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技术。基于其实际检测形式而言,该技术能准确判定不同检测结果的关联作用,继而了解食品内的菌落特性,为开展食品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免疫检测通常涉及免疫标准、沉淀测试以及凝集反应等,具有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应用范围广的突出优势。针对蛋白质结构的测定,免疫技术中ELISA试验把具有特异性的抗体构建为具有酶催化功能的酶标抗体,如果此抗体和抗原相结合,通过酶化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测试准确性。然而在实践中发现,该技术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当测试对象内的蛋白质含量不高,往往无法发挥出此技术的优势。

2.4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是借助生物传感器判定食品状况,可以把食品相关组分转化成电信号,让检测人员全面掌握食品基本特性,确保检测工作的高效开展。生物传感器技术常被用于检测各类肉制品,过去肉制品的检测一般是依靠检测人员自身工作经验进行判定,但这种检测手段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若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不足或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往往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严重偏差,让有问题的肉制品进入市场。借助于生物传感器技术便可以很好地填补这一漏洞,基于量化指标来对肉制品的质量进行客观的科学评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5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抗原或抗体的固定是制作生物芯片的重要环节,按照固定原理将其分为物理吸附法与共价结合法两种类型。物理吸附法在检测时相对便利,但固定的抗原分子相对较少,在之后的洗涤环节固定分子可能发生脱落现象,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近年来生物芯片研制技术的逐步更新和完善,选择共价结合法对抗原及抗体进行固定时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效果,通常来说涉及的材料是玻璃片、硅片或者金片等,对于共价固定材料而言当前较为普遍的是选择玻璃片或者聚丙烯酰胺凝胶膜。选择聚丙烯酰胺凝胶膜时,一般是依靠光致聚合作用,提前制备好多份相互分开的凝胶膜,之后选择戊二醛对膜进行活化,活化膜上的醛基与抗原体内所含的氨基在反应之后产生酰胺键,可以对识别分子进行有效固定。该固定方法可以识别更多分子量,同时进行抗体抗原反应,最终效果较为接近液相中的反应,具有效率高、灵敏度高的优势,因此生物芯片技术也受到了更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2.6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在食品检测工作中,把胶体金当成显色物,硝酸纤维膜作为媒介,在层析时即可实现对食品的有效检测。样品因为毛细作用在层析条中游动,与受体出现免疫反应,进行食品检测时往往对食品实施半定量分析来提升检测作业效率。相关数据表明,现阶段国内有15%左右的食品受到了真菌毒素污染,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出现,能为食品真菌毒素检测工作带来极大助力,无需应用其他大型检测设备,便可以顺利完成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和生物毒素的检测,检测过程也更加便利[3]。

2.7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融合了色谱法、层析法等各种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能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离,同时根据这些物质自身的吸光度来进行区分。该技术可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糖类、糖分的含量以及微生物进行精确检测。另外,对食品中的蛋白质、无机盐和脂肪含量的检测也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不管是检测效率或检测结果准确性都有保障。

3 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方向

3.1 成分及质量检测

在各种生物技术的支撑下,食品检测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发现不同食品内原材料的具体成分和质量,对食品安全性进行科学判断。例如,在生鲜类食品的加工销售环节中,要求其新鲜度符合相关标准,然而部分不法商家为短期利益常常将不新鲜的食品混入其中,不但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还对整个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此时借助生物技术中的传感器技术可以非常高效地判定生鲜类食品的新鲜程度,对食品气味和成分予以分析,准确给出质量等级,同时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对食品中所含蛋白质进行准确测量。

3.2 微生物检测

食品内的部分微生物可能给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开展好微生物检测工作是食品检测的重要环节。过去相对落后的检测方法在微生物检测过程中难以真正发挥出作用,导致类似于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残留在食品中,为提高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选择生物技术中的酶联免疫技术抑或是分子杂交技术对食品实施检测,如果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残留,检测工作人员能依靠生物技术来判定其诱因,如此便能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为食品生产销售监管带来更多助力[4]。

3.3 残留农药检测

消费者在选择食材的过程中常会关注食品内的农药残留情况,也会购买一些专门清除残余农药的洗涤剂,从而保障食品安全。即便上述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掉瓜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但无形中提高了消费者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也增加了能源资源的消耗。对此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选择生物传感器或酶技术均能更加精准地检测出食品内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同时对区域内食品加工与销售监管工作进行调整,在增强商家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其规范经营的基础上,也给消费者创建了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市场。借助于生物技术,对规范商家经营活动具有警示功能,可显著降低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概率,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生物检测人员队伍,制定有针对性的食品检测工作方案,确保食品安全[5]。

4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①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食品检测技术也不断革新和改进,检测结果准确率持续提高。此外,食品类型更加丰富,过去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目前的检测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不同食品类型对相关检测技术进行优化更新,给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从整体上来说,外部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依旧较大,加之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系数持续降低,需要推动检测技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②灵敏度不断提升,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技术的先进程度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相关工作人员要灵活运用现代化检测技术,不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障食品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不断提升食品检测的灵敏度。③食品检测更加高效化,检测工作人员能根据不同类型食品的具体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测方法,由于食品特性的差异,若选择错误的检测方法必然会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食品检测工作会朝着更加高效化的方向迈进,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

5 结语

生物技术属于近年来逐渐推广普及的一种现代化检测技术,将其应用到食品检测工作中能够发挥出非常大的价值与作用。对于食品检测部门而言,必须要肩负起自身职责,灵活运用生物技术,提高食品检测效率,第一时间找出问题食品,营造健康安全的食品市场环境,充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推动我国食品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敏.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实践探究[J].现代食品,2020(24):148-149.

[2]陈翔,范磊.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工程中的应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8):100-101.

[3]彭涛.现代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畜禽业,2020,31(8):15-16.

[4]刘慧.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综述[J].食品界,2020(7):116.

[5]石秀清.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1,12(22):98-9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