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女孩”沪漂“重启人生”

作者: 牛强 张语

自媒体博主、话剧演员、广告模特,自信、洒脱、张扬——这些,都是这位“大女孩”的代名词。一年前,60岁的她从青岛来到上海成为“沪漂一族”。剪去留了二十几年的黑色长发,推翻过往、从零开始学做博主,由内而外地“重启人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鲜花与掌声。以下就是这位“大女孩”的自述——

在上海的N个人生第一次

我是一张,60岁选择离开青岛来上海讨生活,一个人、两只狗成了“沪漂一族”。

许多人认识我,是通过一张我和女儿的朋友小关的合影。在那条帖子下,许多人评论我浑身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但回想起最开始的尝试,实则并非出于自然而然,而是源于女儿和小关的一种微妙“逼迫”。

抹胸上衣、墨绿色阔腿裤,当小关拿出她的衣服让我试穿时,我的全身心都是抗拒的。站在镜子前的那一刻,我惊呼:“天哪!我从来没穿过这样的衣服,这样怎么能出门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喜欢穿各种花边长裙,戴亮闪闪的耳环,背各种漂亮包包,但在我的观念里,没有人会穿这样暴露的衣服,我也担心走在街上会被人指指点点,当作异类。

在女儿和小关软磨硬泡的一再劝说下,我给自己做了一层又一层的心理建设,临出门还在肩上搭了一条丝巾给自己壮胆。一开始,我害羞又拘谨,感觉连头都抬不起来。但在拍照过程中,我慢慢地打开了自己,大胆地去展现真实的一面。因为我发现,在路上,没有人在意你的行为,也没有人在意你的穿着是否标新立异,这里只有对个性的尊重和包容。

来上海,我觉得我又“活了一次”,还解锁许多个人生第一次。

为了独立完成工作,我从零学起写文案、修图、设计造型。写的内容没有“网感”,我就每天在网上看一些对我有帮助的文案,一点点积累;摆动作手足无措,我就对着镜子自己练习或者模仿别人的摆拍动作。虽然老花眼看东西吃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流泪,但我知道我必须学,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我从小对话剧情有独钟,上学的时候还尝试过演话剧,不过工作后就再没接触过。所以,当工作室邀请我出演沉浸式话剧时,我欣然答应。反反复复地口述、慢慢地捋出主线,在半年的排练过程中,我几度想要放弃。可当帷幕落下的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年轻的自己,我是那样美丽。在后台,大家给予了我很多鼓励,送我的花多得都抱不过来。

我还和女儿来了次说走就走的出国游——瑞士、巴黎……在意大利的阿马尔菲海岸,我们决定自己租船出海。当我成为船长,驾驶游艇迎着风浪和大海亲密接触时,一瞬间我爱上了这种自我掌控感。在海里游泳时,我还挑选了一身荧光黄的比基尼,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尝试。

不想做一辈子的“乖乖女”

我的身份是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普通、安稳、符合世俗的期待。回望我走过的60年,我的生活、工作甚至婚姻,都是被父母安排好的。结婚后,我又努力“主内”,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在我52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这使我一下子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往后的八年里,我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有时几乎一个月都不和人交流。后来我的母亲离世,我在悲痛中迷失了方向,彻底走不出来了。

女儿看出我的状态不对,说我一个人住在青岛太孤独了,问我要不要来上海住一段时间。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我觉得我去了就是添麻烦。女儿又建议我做自媒体博主,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经历。自媒体博主?一个离我多么遥远的词,况且我这么大岁数了,有谁会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在我犹豫不决之时,女儿给我租好了房子,一声声呼唤催促着我离开泥潭。

我告诉自己,已经8年了,应该做出改变了。我简单地收拾行李,带着两只12岁的狗狗,一个人从青岛来到了上海。没有激动,也没有兴奋,笼罩我的是木讷和迷茫,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60岁这年,我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来到上海成了“沪漂一族”。

去理发店剪掉留了二十几年的长发,是我来上海做的第一件事。有人问我会不会心疼,对此,我倒是很坦然,头发剪短了还能再长,就算剪坏了我还能戴个假发,怕什么呢?除了剪短,我还将头发漂染成白金色。仅是看到镜子的第一眼,我就爱上了我自己。

在这里,我常常和年轻人打交道。他们不喜欢婉转和猜来猜去,一切都是敞开了说。一开始,孩子觉得跟我沟通存在问题,比如她说的是很直接的话,却被我理解得含蓄复杂。仔细想想之前的我,真的是活得小心翼翼。比如听别人说一句话,我就会反复琢磨对方的意思,思考一句话背后的隐藏含义。而现在,回归低语境,让我觉得特别轻松和舒畅。

成为时代的“大女主”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的粉丝都喜欢喊我“电子妈妈”。通过自媒体分享自己日常生活的同时,还能感染到这么多年轻人,让他们开始想象,如果有一天,父母也能活成一张阿姨的状态该有多好,我特别有成就感。

这些年轻人常常给我发私信,问我如何才能让父母理解和接受他们的与众不同,与父母更好地和平相处。坦白地说,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应该是年轻人给我建议。我只能告诉他们,有时间多陪父母出去走一走,时间会让他们慢慢认可你的决定。

或许是生活圈层不同的原因,我当年也很不理解女儿的一些做法,但当我来到上海和她一起创业、生活以后,起码我不会像之前那样催她结婚了。

在这个年纪选择“沪漂”,我也曾听到过不少反对的声音。有人说,你在老家安逸地养老不好吗?有人觉得我只是在作秀,真实的生活哪有那么阳春白雪,可我喜欢上海这座城市。曾经的我,主要为家庭、为父母、为子女而活,但如今我只想为自己活。现在,我找到了那种一睁眼就感觉自由幸福的感觉,想怎样过,就怎样过,不再惧怕别人的眼光。虽然我并没有办法完全打破生活的条条框框,但至少是一个逐渐打开的过程。

我也是后来才听说“大女主”这个词,在我看来,不去依附任何人,勇敢地掌握自己的人生,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女主”。关于未来,我的内心早已罗列出好多想做的事,或许我会先考虑换个浅粉色的新发型。短期内我还准备学习骑马、跳伞、潜水……只要是没有尝试过的,我都想去试一试。

写在最后

60岁选择“重启人生”需要多大的勇气?一张给了我们答案: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尝试属于自己的人生第一次。“我不会被别人的闲言碎语干扰,我就想过可以自我掌控命运的生活,不给自己设限,一步一步突破”。

摘自新闻晨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