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杯子出现它,可别不当回事
可能有小伙伴发现,刷牙杯用一段时间后,杯子底部就形成了一层有点发黄的膜,如果没有清洗,再过一阵,这个杯子底部就会慢慢长出黑色的脏东西。有时候即使擦洗干净了,没几天又滑滑腻腻的了……这到底是什么?如果假装看不见,对人体有害吗?
“膜”从何来
杯子底部和内壁的这层滑腻腻的膜是什么呢?
它的学名叫“生物膜”,听起来还挺高大上,其实也就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固体表面聚集,这些微生物本身可分泌一些果冻似的胶质,就形成了一层黏糊糊的膜。
可别小看这层膜,它一方面是微生物自造的“避难所”,使它们能够抵御外界环境的压力,如清洁剂、消毒剂等,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微生物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加速繁殖,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微生物社区。
那生物膜的微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用的自来水,通常都是水源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处理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已被除去,但是仍有很少一部分“顽固分子”逃出生天,进入了供水管网。此外,空气中也会漂浮有各种微生物。
而你的刷牙杯,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不断接触到来自口腔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在湿润的环境中找到了理想的栖息地,开始悄悄“安家落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所见的“包浆”。
能形成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原生生物等。而这其中既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也有非致病菌,而能否致病要看生物膜中是否含有能导致疾病的微生物,也与个人抵抗力有关。
曾有研究发现志贺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病菌可以藏身于生物膜中,这类生物膜可能会引起腹泻。
长期使用未经彻底清洁的刷牙杯,不仅可能让口腔健康亮起红灯,还可能通过日常洗漱等行为,将微生物带入身体其他部位,影响整体健康。
可以这样对付它
不只是刷牙杯,只要有水存在且表面为固体的地方,与微生物接触后都有可能产生生物膜。比如,常见的桶装水饮水机、净水器、水管内壁,甚至是厨房的水槽、浴室的淋浴头,都可能是生物膜的“温床”,所以我们可不能总是视而不见哦!
定期清洁刷牙杯:每次刷完牙后,尽量用清水冲洗干净刷牙杯,并倒扣放置,减少水分残留。每周至少使用一次温和的洗涤剂彻底清洗刷牙杯,特别是内壁和底部,然后用开水烫一下,杀灭部分微生物。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器或专用的杯子消毒架进行消毒。
定期更换牙刷和刷牙杯:牙刷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刷牙杯则视使用情况,有些塑料材质的牙杯即使清洁得很彻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杯子表面的微小划痕也可能成为微生物的藏身之处。
关注饮水机和水净化设备的清洁:家庭饮水机应定期进行一次专业的清洗消毒。净水器要定期更换滤芯,并按照说明书进行维护。
保持干燥:微生物喜欢潮湿环境,因此,尽量保持刷牙杯、饮水机、净水器等设备的干燥,减少水分滞留时间,是预防生物膜形成的有效手段。
综合自江苏疾控、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