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座椅靠背不是想放就放
近几年,飞机、高铁上因座椅靠背的调整问题时常引发纠纷,相关话题频上热搜。
乘客之间为何屡屡因为座椅靠背问题大动干戈?心理咨询专家韩三奇说,在公众场合,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最少应保持在1.2米,一旦小于这个距离,人们就会感到不舒服、没有安全感,会产生被冒犯的感觉。“例如在电梯里,目光都可能冒犯别人,所以电梯里的基本礼仪是看向楼层的显示数字。”韩三奇说。
但是在火车、飞机上,除了头等舱、商务舱外,座位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社交距离。与陌生人距离过近,就很容易让人躁动不安。韩三奇表示:“要多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才能相互包容、体谅。可以先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诉求,希望得到体谅,特别是语气要温和,不要过分指责对方,因为对方也没有什么大错。如果一开口就是指责,很容易激起对方的不满,继而升级冲突。如果对方拒绝,可以寻求乘务人员的帮助,借由第三方缓解矛盾,寻找适当的解决方式。实在不行,更换座位也是一种选项。”
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起淮表示,高铁和飞机上的座椅空间属于公共空间,座椅靠背并不是想放就放,本着遵守公序良俗的原则,座椅靠背的使用不应影响周围乘客。前排乘客在放倒座椅前,应礼貌地打招呼,征询后排乘客的意见。特殊情况下,前后排乘客还应限缩自己的权利或者扩大他人的行权范围,比如后排乘客正在桌板上使用电脑,或者前排乘客身体不适需要调节座椅尽量平躺等。
摘编自《北京晚报》
上一篇:
工地上挖出的金饼,为啥不能私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