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麦冬替你消消“燥”!
夏秋之交,天气逐渐由热转凉,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中医认为,秋主收,主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所以,这个时期的养生一定要把养阴润肺作为首要任务。而麦冬,则是非常合适的一味中药。
滋阴润燥的良药
麦冬又叫“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经,是一味滋阴润肺良药。人们也称此草为“禹余粮”。由于此草产于禹州,叶窄而细长,形似韭菜,故又叫作“禹韭”。
关于麦冬,有一个传说。据《十州记》载,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只鸟衔来一株草,这株草的绿叶像韭菜,淡紫色花瓣与绿叶相映,甚是雅致。秦始皇便派人问鬼谷子,此草为何?据说鬼谷子擅长养性持身、精通医术,见此草便说:“此乃东海瀛洲上的不死之药。人死后三天,用其草盖其身,当时即活,一株草就可救活一人。”秦始皇闻之,遂派方士徐福为使者,带童男童女数千人,乘船入东海,以求长生不老之药,当然,后来是无功而返。秦始皇要寻找的所谓“长生不老药”,其实就是麦冬。
当然,说麦冬为长生不老之药是言过其实,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麦冬的一些药用功效。
那么,麦冬究竟有哪些功效呢?《神农本草经》言麦冬,“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麦冬因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故用于治疗阴虚肺燥、干咳少痰,或咳逆痰稠以及呕血、咯血。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麦门冬汤可治“火气上逆,咽喉不利”,它对于咽喉干燥的缓解效果非常好。
夏秋之际很多人容易上火,最常见的表现是咽喉干燥,夜间口干,吃点辛辣燥热的食物就咽痛,还经常扁桃体发炎、大便干燥、周身烦热,这些都是麦冬的适应证。
麦冬可滋阴降火,喝酒、熬夜、吃火锅后导致的鼻出血,可以用麦冬治疗,如果配伍生地黄,效果会更好。在中医古籍《济生方》中便有这样的记载:“麦门冬饮:麦冬、生地黄各一两,水煎服,治衄血(指鼻出血)不止。”
中医认为,麦冬主要有以下几大功效——
养阴生津:麦冬可治疗胃阴虚所致的舌干口渴、胃脘疼痛、食欲缺乏、呕吐、呃逆、大便干结。常与生地、沙参、玉竹等同用。
养阴润肺:麦冬善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鼻咽部干燥、干咳痰少、咯血、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常与阿胶、石膏、桑叶、枇杷叶等同用。
养阴清心:麦冬适用于治疗心阴虚所致的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常与黄连、生地、玄参等同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验方,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功效。
2.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早晚2次服用,连服3~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及改善心功能有一定作用。
3.鼻出血:麦冬、生地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鼻出血有治疗作用。
4.尿路感染:麦冬15克,牛奶200克,白糖30克,将麦冬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武火烧沸后,文火煎熬20分钟,用纱布滤去麦冬不用;然后将牛奶烧沸,同麦冬药液混匀,加入白糖烧沸即成,每日2次服用,每次100毫升,具有滋阴清热、利尿消肿的功效,对尿路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5.慢性胃炎:麦冬、黄芪各9克,党参、玉竹、黄精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治疗作用。
6.糖尿病: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先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出煎液,药渣再加水500毫升,大火煮开后改为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每日1剂,用于治疗糖尿病患者口渴咽干、多饮、心烦不宁,或见低热、舌红、脉细数。
7.急、慢性支气管炎: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
麦冬也可补心
除了滋阴润肺,麦冬还有个大家不知道的作用——补心,因为麦冬除了入肺经还入心经。鼻燥咽干、心烦健忘、心阴血不足的人,同样可以服用麦冬。西医所说的心动过速这个问题,中医辨证属于“心阴虚”居多,而麦冬可通过补心阴而稳定心率。
在漫长的夏季乃至夏秋之交,人们往往容易着急上火,此时使用补心阴的麦冬就是为了稳心。
与麦冬同属补阴药的,还有一个名字仅一字之差的天冬。关于它俩,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天冬、麦冬本来是天上两个仙女。大姐天冬干练灵巧、爽直;小妹麦冬文静秀气、貌美,并喜用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装扮自己。她们在天上见到人间虚痨热病的病魔到处行凶,致使人们面黄肌瘦,燥咳吐血,口渴便秘,死者众多,十分可怜。
姐妹俩十分同情人间疾苦,决心下凡解救。大姐就在我国河北、山东、甘肃的山谷、坡地疏林、灌木丛中生根落户,小妹麦冬就在我国的秦岭以南浙江、四川一带的溪边、林下安家落户。
姐妹俩出没在偏僻地带拯救病人,和病魔作斗争。姐妹俩虽然都能赶出肺胃阴虚、肺胃燥热、便秘的病魔,但根据两个人的性格有所侧重,大姐对火、燥二魔清除的力度大于妹妹,甚至可以赶出入侵肾部的魔鬼;小妹性格文静力弱,但主攻心中燥魔不在话下,二人合作,水火既济,促人康泰,受到天下百姓的爱戴。
这正道出了天冬与麦冬功效上的特点——二者均能滋阴润燥,二药常需配伍,以滋阴清肺,润燥止咳。而二者的区别是:天冬大寒,清火润燥之力较麦冬为强,且入肾而滋阴;麦冬微寒,滋阴润燥与清热之力较天冬为差,然滋腻之性亦小,且入心经可补心阴、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现代研究认为,麦冬能改善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又有强心、强壮身体之效,对胰岛细胞和血管中枢功能有改善作用,还有消炎、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功能。传统医学认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多用去芯麦冬;清心除烦多用带芯麦冬。
需要注意的是:麦冬的用量不宜过大(每日用量6~15克为宜),也不宜长期服用,否则可能生痰生湿。另外,麦冬性寒而泄,脾胃虚寒而见有腹泻便溏、舌苔白腻的消化不良者及外感风寒咳嗽者,不宜应用麦冬。
补阴消燥食麦冬
麦冬入肺、心、胃经,有养阴清热、润燥止咳、滋补肾阴等功效。麦冬补阴,侧重于肺、胃、心三个脏器,特点是泻肺中伏火、清胃中热邪、补心气劳伤,尤其常用于补益胃阴。《本草新编》中说:“麦冬,泻肺中之伏火,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燥,定咳嗽。”因此,麦冬是夏秋之交和入秋后的养生佳品。
当人体肺阴伤、胃阴伤,时常出现口唇、鼻咽干燥时,用麦冬泡水饮服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缓解燥邪引起的不适。取5~10克麦冬,以沸水冲泡饮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麦冬主要适用于内热伤阴的病人,如果饮用后感觉吃饭不香,消化不好,大便稀溏,说明体质不适合,最好及时停服。
另外,推荐几款用麦冬做材料的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