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一味“美味佳药”

“桔梗哟,桔梗哟,桔梗哟桔梗,白白的桔梗哟长满山野……”这首著名的朝鲜族民歌《道拉基》您一定听过。歌里所唱的道拉基,在中国叫桔梗花。桔梗花很常见,它是一种蓝紫色的花朵,未开放时形如僧帽,开后似铃状,其花姿宁静高雅,花色娇而不艳,花语是“永恒不变的爱”,而它地下的根则是我们的传统常用中药——桔梗。

桔梗入药,清咽润肺

中医常说“秋燥伤肺”,意思是说秋冬季好发肺系疾病,以呼吸道疾病最多见。桔梗便是治疗肺系疾病的良药。

有人望文生义,以为桔梗就是橘子的梗,但实际上,它与橘子或柑橘属没有直接关系。桔梗是桔梗科植物。它性平、味苦,含多种桔梗皂苷、菊糖、植物甾醇及果胶等,能宣肺祛痰、止咳定喘、清咽利喉、消肿排脓。主治咳嗽喘促、咽喉肿痛、痞满气逆、胸胁刺痛、肺痈咳吐脓血。此外,有的中医书籍介绍,桔梗还有止血作用,可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其实桔梗很早就被人们用来入药了。它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桔梗是白色的,入肺经,因此对于肺系疾病尤有奇效。比如临床中常见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大多离不开这味药。再有哮喘、肺痈、肺痨等疾病的处方用药,也几乎都可见桔梗。纵观桔梗的6大功效,也无一不与肺系有关:开宣肺气、开胸散结、祛痰排脓、利咽开音、载药上行入肺、畅利二便(肺与大肠相表里)。

桔梗被广泛用于中药配方中,如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牛黄解毒片、复方川贝精片、祛痰灵、痰咳净、健民咽喉片、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神奇枇杷露等中成药,并且是其中的重要成分。

这里为您介绍几则桔梗的常用验方,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前应该先咨询医师或药师,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使用时,如果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停止用药。

治感冒咳嗽痰多:桔梗、白前、荆芥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

治肺痈、疮毒:桔梗、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或犁头草)各12克。水煎服。

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桔梗、远志、杏仁、知母各6克,黄芩10克。水煎服。

治支气管哮喘:桔梗10克,鱼腥草30克。水煎服。

治外感咳嗽,咯痰不爽:桔梗、甘草各6克。水煎服。

治老伤胸痛:桔梗、陈皮、香附各10克,广木香5克,当归15克。水煎服。

历代名医妙用桔梗

因为桔梗出色的药用价值,历史上许多名医都爱使用这一味中药。

桔梗配甘草,名为“甘桔汤”,可以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赵祯将甘草、桔梗配方加以改良,添加几味药材,命名为“如圣汤”,让它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元代名医王好古的医书《医垒元戎》中,便以它为底方,随病症不同配用不同药物。药随症变,不变的是桔梗和甘草:失音无声加诃子,咳逆上气加陈皮,涎嗽加知母、贝母,酒毒加葛根,少气加人参、麦冬,吐脓血加紫苑,疫毒肿加牛蒡子、大黄,咳、渴加五味子,呕吐加生姜、半夏……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写过一本叫《四圣心源》的医药书,里面有个用于治疗鼻炎的桔梗元参汤:桔梗、元参、杏仁、橘皮、半夏、茯苓、生姜各9克,甘草6克。他认为,鼻炎是人体内的气机升降转得不太灵光了,导致上面的气机堵塞,鼻窍不通,而这个方子可以升降气机,去除寒邪,有治疗良效。此方中,升提药与下降药配合,升提有桔梗开肺气、解毒排脓,元参润燥解毒,茯苓去除水湿、助脾气之升,生姜升散在外表之寒;下降用杏仁降肺金之气,半夏和胃降逆,橘皮清理肺气、化痰降逆。另用甘草补脾益胃,坐镇中州。合而治疗肺气郁阻、鼻塞涕多之病。

曾在荧屏上热播的电视剧《老中医》,您一定有印象,它是以民国时期“孟河医派”的重要人物丁甘仁为原型的。这位老中医就特别喜欢用桔梗,而且在不同的疾病中都能灵活运用,使用的剂量极轻,却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他认为桔梗能“定痢疾腹痛”,可用来治疗下痢赤白脓血、便后脱肛、女子崩漏带下。在他看来,桔梗可以作为诸药舟楫,载药上行,使得清气上升,浊气自下,既能升提,又可通降,一药两用,收到良效。他还利用桔梗透脓之性,与皂角刺、穿山甲配合排脓行血,消托兼施,治疗男子肝病,肿胀而硬、按之疼痛、大如手掌者。

桔梗入菜,香可待客

桔梗花开得漂亮,吃起来也爽脆可口,它的嫩苗、根均为可供食用的蔬菜,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含量较高,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除阴虚久咳、咳血者及脾胃虚弱者外,都可以常吃些,但绝不能过量,过量服用桔梗可能引起恶心呕吐。

喜欢韩国风味饮食的,一定都对桔梗不陌生。在很多韩餐厅免费送的碟碟碗碗中,常有凉拌桔梗的身影,在超市里卖的韩式酱菜中,桔梗也是大受欢迎。此外,桔梗还可酿酒、制粉做糕点,种子可榨油食用。当然,经过巧妙烹饪,桔梗也可以摆上餐桌,成为美味佳肴。

日常食用桔梗,可在春季采食桔梗的嫩苗。食用时,将摘下的嫩苗先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冲净,可直接生食,炒食亦可。桔梗的根可在秋季采挖食用,采挖后,先将其块根剥去外皮,放在淡盐水中浸泡一天,去掉其苦味,然后捞出控干,撕成丝条状,即可加作料,腌渍食用。

桔梗的传统名方两则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各9克,桔梗、杏仁、芦根各12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用。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咳嗽,症见发热、恶风、咳嗽等。本方中成药有桑菊感冒片或丸、颗粒、糖浆等。(见《温病条辨》)

止嗽散:桔梗、百部、紫苑、白前、荆芥各10克,陈皮6克,甘草3克。研细末,每次服6克,一日3次。可祛痰止咳、疏风宣肺。用于外感咳嗽经治疗后,仍咳嗽不止、咽喉痒,或有轻微恶风寒、发热者。本方中成药有止嗽片或口服液。(见《医学心悟》)

这里推荐几款适合秋冬季节的药膳。

桔梗蜂蜜茶

材料:桔梗1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桔梗择净,放入茶杯中,倒入蜂蜜,冲入沸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饮服,每日1剂。

功效:可化痰利咽,适用于慢性咽炎、咽痒不适、干咳等。

桔梗粥

材料:桔梗1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桔梗择净,入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即成,每日1剂。

功效:可化痰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或干咳难咯等。

桔梗冬瓜汤

材料:桔梗、冬瓜、杏仁、甘草、食盐、大蒜、葱、酱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冬瓜洗净、切块。锅中放油烧热,放入冬瓜煸炒后,加适量清水,下杏仁、桔梗、甘草一并煎煮,至熟后,以盐、蒜末等调料调味即成。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辛微温与甘淡凉结合,消热而宣肺、除湿、止咳。

桔梗荆芥粥

材料:桔梗、荆芥、甘草、粳米。

做法:前3味药材用纱布包好水煎去渣,加粳米煮粥吃。

功效:清热宣肺、补中解表,辛温与甘润结合,温中健脾宣肺。

桔梗炖鸡

材料:鸡1只,桔梗10克,花雕酒30克,葱段20克,姜片30克,盐15克。

做法:将鸡剁成4厘米见方的块,加入葱、姜、花雕酒、盐3克,腌制15分钟。鸡块冷水下锅,开锅捞出冲洗。锅内加山泉水2000毫升,放入鸡块大火烧开,调小火炖制50分钟,放入桔梗、盐调味,再炖制5分钟即可。

功效:温中补虚,化痰止咳,辛温调补。

桔梗炖乳鸽

材料:乳鸽2只,桔梗10克,火腿10克,香葱3棵,生姜1小块,精肉50克,高汤3大匙,料酒1小匙,味精1小匙。

做法:将鸽子宰杀洗净,放入沸水中焯过,火腿切片,葱洗净打结,姜洗净切片。把鸽子、火腿、桔梗、高汤、料酒、葱结、姜放入碗中,放入蒸锅蒸2小时,取出,挑去葱、姜,加入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补肺益肾,益气养血。辛温重,补肺气。

如何挑选质量上乘的桔梗?

桔梗气微,味微甜、苦。以根肥大、白色、质充实、味苦者为佳。

真品桔梗: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微有光泽,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通体有皱缩的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的皮孔样根痕,横向略延长有扭曲的纵沟,并有横向皮孔纹痕及支根痕,有时可见未刮净的黄棕色或灰棕色皮。顶端具根茎(芦头),上面有许多半月形茎痕,俗称“芦碗”。桔梗质地坚脆,易折断,断面略带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著,淡棕色,木部类白色,有较明显的棕色环纹,中央无髓;闻之气微,味道微甜而后带点微苦。

伪品桔梗:伪品桔梗多为丝石竹的干燥根,外观多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表面为棕黄色或灰棕黄色,有扭曲的纵沟纹;体轻,质坚实,切开断面与桔梗不同,有棕白色相间的纹理,无棕色环形纹,形成层不显著,可见异型维管束2~3轮;气味微弱,味苦涩而辣。

上一篇: 防治癌症,筛查先行
下一篇: 大肠变懒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