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中,为什么那么多“老人”
作者: 青虫前不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两名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因星际客机发生故障,被困在了太空。人们关注这起新闻时,意外发现,这两位宇航员竟然都老大不小了。苏尼58岁,巴里61岁,在一般人看来,这都已经是可以退休的年纪,而他们竟然还在执行如此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宇航员年龄偏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NASA现役的48名宇航员中,有13人年龄在55岁以上。其中年纪最大的唐·佩蒂特已经69岁,还没有退休计划。
2021年6月17日,我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三人中,聂海胜时年57岁,刘伯明55岁,汤洪波46岁,三人平均年龄约为53岁,也都不算年轻。迄今为止,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宇航员是美国人约翰·格伦。1998年,格伦搭乘“发现号”进入太空时,已经是77岁高龄。
在很多人印象中,宇航员需要极好的身体素质,应该选择年轻人才对。事实上,世界上最早的宇航员的确都很年轻,苏联首批宇航员年龄都在26~28岁之间。最年轻的宇航员格尔曼·季托夫在乘坐“东方2号”升空时,只有26岁。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升空时也才27岁。当时,人类对太空一无所知,从设备到探索行程都是首次,因此需要年轻宇航员依靠身强体壮的优势去太空冒险。
为什么在当今的宇航员队伍中,会出现这么多“老人”?这其实和宇航员的选拔机制有关。
首先,成为宇航员本身,就需要几十年的付出和努力。以NASA为例,想成为其宇航员,除了要有美国公民身份,还要有经认可机构颁发的特定领域的硕士学位等。获得学位后,申请人还必须有至少两年的相关专业工作经验,或1000小时的飞行总时长。NASA对宇航员申请的年龄并没有明确限制,但大多数成功的申请者往往在40岁左右。NASA一般倾向于用那些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特别是军事领域经验的候选人。
一个人成为宇航员后,在上天执行任务前,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培训。例如,NASA宇航员候选人将接受长达2年的培训。在此期间,他们需要学习不同学科的课程,包括地球科学、气象学、空间科学等。除此之外,还要接受陆地和水上生存飞机操作方面的培训。大部分国家都倾向于选择有飞行和军事经验的宇航员。这是因为航天与航空联系密切,飞机驾驶员被选为宇航员后,不必从头学习驾驶飞船,可以节省训练时间。
当然,只有资历和经验也不够,他们还需要经历极其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同时,宇航员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尤其在视力、血压和身高方面。虽然对年龄没有特殊要求,但他们也必须通过严格的健康测试才能执行航天任务。
另外,宇航员年龄偏大,也可能和科学家加入宇航员队伍有关。科学家宇航员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太空从事科学试验,如从轨道上回收、修理卫星,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医学研究等。
这类宇航员一般不需要有飞行技术和经历,但必须有某种科学技术专长。各国为科学家宇航员设置的年龄门槛,要比为飞行员设置的宽松得多。
当然,在航天技术发展较早的国家中,因为宇航员选拔制度太过于严苛,导致人才出现断层,新的宇航员选拔不上来,只能让老一辈宇航员一直承担着重任,这也是其宇航员队伍“老龄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