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近十年来,安徽省不断探索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新路子”,推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快非遗传承传播载体建设;推动非遗活态化发展,激发“非遗+扶贫”“非遗+旅游”发展活力……不断挖掘非遗资源,全面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和利用,积极推动非遗项目的旅游价值开发,充分发挥非遗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安徽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遗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9项,省级非遗项目626项,各地市也有自己的非遗项目多达数千项。

值此党的“二十大”来临之际,本刊从历年来采访的各行各业的非遗传承人中,挑选出8位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传承人,通过图文看看他们近十年来的变化,读者或可从这里了解到我省非遗发展的一鳞半爪。

王世福,国家级非遗望江挑花的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他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力求让望江挑花这门始于唐代的艺术再现于现代人的视野和生活。

刘靖,“中国纸笺加工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他解锁了“唐朝黑科技”粉蜡笺技术,不断丰富我国纸笺产品的种类,并将这门古老的技艺带进中国科技大学、中央美院等高等学府中,真正地让非遗走进了校园。

郑小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传承人,他技艺精湛,作品紧贴时代主旋律。2020年9月,他在葫芦和木板上以“烙画技艺”创作了一系列纪念抗战胜利的作品,在网络上一经报道,浏览量达124.7万。

…………

十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在好政策的加持下,或致力于非遗的保护传承,或用非遗技艺展示时代的主旋律,或积极地参与到非遗振兴乡村经济的大潮中,他们不断地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组成了安徽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一幅幅动人剪影。

文明的赓续,既需要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动非遗融入社会生活,真正实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就一定能让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0

王世福

国家级非遗望江挑花代表性传承人

望江挑花艺术相传始于唐代,图案多以吉祥如意、福乐喜庆为内容,是皖江文化和安徽文化的典型代表。针法多变,造型生动;色彩青白相间,朴实明快;构图饱满匀称,古朴典雅。望江挑花曾三度进入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并多次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友人。2008年,望江挑花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1

近年来,在文创产品开发上,王世福做了许多大胆尝试,力求让望江挑花艺术再现于现代人的视野和生活。王世福设计的望江挑花系列布包作品(产品),在2019年安徽省第六届工业设计大赛传统工艺美术创新设计专项赛中荣获一等奖;2021年,又荣获“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2

2017年,在政府的扶助下,王世福望江挑花大师工作室和望江挑花教育传习基地在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建立起来,非遗真正走进了校园。

王世福还协助望江挑花的发源地——鸦滩镇望马楼村成立挑花合作社,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30多位妇女就业,以生产促进望江挑花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乡村振兴。

目前,王世福正着力与中国望江纺织服装新城一起做好非遗的创新应用,以文创产品开发带动地方服装产业,使非遗项目为现代生活和现代经济服务。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3

刘靖

中国纸笺加工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纸笺加工技艺是对手工原纸进行再加工,近代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纸笺加工技艺渐渐失传。刘靖经过多年尝试,终于在1997年成功将已经失传多年的“粉蜡笺”传统工艺高标准“复活”。在此基础上,他又相继恢复了泥金笺、朱砂笺、流沙笺、刻画笺等一系列传统纸笺加工技艺,丰富了我国当代纸笺品种。他所制作的真金手绘粉蜡笺多次斩获工艺美术大奖,并被多家机构收藏。刘靖的“掇英轩”纸笺工坊也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4

刘靖的“掇英轩”共有员工22人,其中3人是“纸笺加工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十年来,为了传承技艺,刘靖还将纸笺加工技艺带到了校园,先后到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授课。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5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6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7

2022年3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教育部文房四宝工艺基地实践课开班,刘靖又被聘为“中国纸墨笔砚”全校公选课特聘导师。

“纸笺加工技艺传承基地”坐落在巢湖市黄麓镇。2019年,第一期4800平方米的工程建设已经完成。在传承基地,不仅有好的纸笺生产车间,还打造出了以“纸笺”为内容的研发、展示、体验等文化空间,集厂学研、游购娱为一体。刘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来到这里,了解祖国精美绝伦的传统纸笺文化。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8

洪建华

国家级非遗徽州竹雕代表性传承人

洪建华作为徽州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既传承了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他多次参加文化部的公益性非遗展示活动,作品曾荣获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深圳文博会特别金奖及各类国家级金奖。2022年8月,洪建华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9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10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11

2013年,洪建华竹根雕作品《十八罗汉》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8年竹刻笔筒《圣人泛舟》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竹雕笔筒《皖南村居图》讴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乡村景色的和谐美好,采用的高浮雕、镂空雕等技法,突破古人7层的限制,达到12层,2020年被世界技能博物馆收藏。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12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13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14

洪建华和妻子张红云投资建设了徽州雕刻博物馆。博物馆“前馆后坊”,总建筑面积达10437万多平方米。

徽州雕刻博物馆先后获得国家级非遗徽州竹雕项目保护单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安徽省六大主题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2020年入选文旅部的全国十二条非遗主题路线之一。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15

陈静

国家级非遗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人

向世界推广五禽戏的脚步,陈静从未停下来。一方面,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在人大会上建议把校园“五禽戏(操)”列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另一方面,她“沉”在基层,参与“建设体育强市,助力体育强省,全民共健身,同练五禽戏”50万人大型展示活动等,利用五禽戏推进全民健身与体育强国。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16
非遗绽新彩  献礼二十大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