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脏的“交通堵塞”

作者: 董爱巧

症状多样需警惕

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多样。

胸痛 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胸部疼痛。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钝痛、刺痛或紧缩感,有时甚至会放射到肩膀、手臂、颈部等部位。

胸闷 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胸部闷塞感,特别是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

气短 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导致肺部缺氧引起的呼吸困难和喘息。

乏力 冠心病患者常感到身体乏力、精神萎靡、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肌供氧不足引起的能量代谢异常。

心悸 心跳加速、不规律或过快,可能伴随心慌、气促或头晕等不适感。

出汗 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导致体表血管扩张,引起汗液分泌增多。

胃肠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6种诊断方法各具价值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怀疑自己患有冠心病,请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检查以明确诊断。

心电图检查 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的情况。

心脏超声检查 冠心病患者常出现心肌纤维化和室壁肥厚等病理改变,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这些变化。

CT扫描 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评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核磁共振成像(MRI) 可以在不侵犯软组织的情况下显示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运动试验 通过测量心率和血压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和负荷能力,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药物试验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如抗血小板药、降胆固醇药等。

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冠心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可选择的药物有他汀类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β-受体阻滞剂。

(1)他汀类调脂药:冠心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他汀类调脂药通过抑制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可以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两个指标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至关重要。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内皮细胞活力,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常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升高、糖尿病患者等。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预防或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常见副作用包括肌肉疼痛、肌无力、横纹肌溶解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酶。如果出现肌肉疼痛、无力或横纹肌溶解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立即就医。

(2)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中,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有效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但有胃肠道反应、出血倾向和肝肾功能不全等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另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它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双嘧达莫、糖蛋白Ⅲ型抑制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等。双嘧达莫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但会增加出血风险,不适合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而糖蛋白Ⅲ型抑制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等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则不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脏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它能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减少心绞痛发作。

(4)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是一种血管扩张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适用于心绞痛发作时使用。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手术方式,通过将患者的健康心脏组织移植到受损的冠状动脉上来改善血液供应。当冠心病导致严重狭窄时,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来恢复血流,因为狭窄会使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心肌细胞将逐渐死亡并停止功能,而冠状动脉搭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情况,使心脏能够维持正常功能。目前,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以下人群:年龄65岁以上且有严重心脏病史的患者;年轻的冠心病患者,但由于自身体质和免疫系统的特殊性,他们更容易发生术后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如母亲或父亲患有冠心病,子女也可能受到遗传影响;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无法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合并多个器官病变的患者,如冠状动脉狭窄与肺栓塞同时存在等。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指通过介入手术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血管内超声或X线引导,将导管插入到冠状动脉狭窄处进行扩张治疗。这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状况,恢复正常的血流供应。常用的导管有球囊、金属支架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另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冠状动脉内放置一个或多个支架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通畅。支架材料通常为不锈钢或钴铬合金等,形状类似于鸟蛋,能够支撑起狭窄的冠脉血管壁。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介入治疗方法,如经静脉腔内溶栓治疗、射频消融术、血管内超声检查等,这些方法也可以用于治疗冠心病,但效果不如PCI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显著。

中医药辅助治疗

红花 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因其活血化淤的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复杂,与多种活性成分密切相关,这些成分主要蕴含在红色和黄色的色素以及多酚类物质中。这些活性成分通过多种靶点和信号通路发挥效用,包括但不限于COX7C、COX5A、GCK、ATP5A1和COX5B基因,这些基因涉及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以及循环系统等关键生物过程。这些活性成分的作用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心血管保护效果,如保护缺血心肌、抵抗心肌纤维化、维护血管健康、抗血栓形成、降低血脂、调节血压以及防止心肌肥大等。此外研究表明,红花与丹参的联合使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协同效果,这种协同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如TGFβ家族成员、趋化因子以及白介素受体等来实现,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益元固本颗粒 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为黄芪、党参、当归、茯苓、白术、熟地、甘草等,具有益气固本、健脾和胃、活血通脉等功效。其主要作用是补气养血,用于治疗气虚导致的心悸怔忡、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头晕耳鸣等症状,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研究表明,益元固本颗粒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并降低患者的心肌缺血指标。此外,还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 一种中成药,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等中药组成,适用于治疗心脉淤阻、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等。其功效与作用包括:

(1)活血化淤。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脏供氧不足、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从而缓解心绞痛、心悸等症状。

(2)益气止痛。复方丹参滴丸还具有益气止痛的作用,可以促进心肌收缩力的恢复,减轻心脏负荷,缓解疼痛。

(3)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复方丹参滴丸中含有的丹参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三七则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这些成分可以降低心血管系统内的黏附性,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从而保护心脏功能。

(4)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复方丹参滴丸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心脏免受伤害。

冠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个体化的过程,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合适的治疗计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