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伤口感染小妙招

作者: 朱兰艳

清洁是第一步

当受伤后,应尽快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生理盐水与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等,用它冲洗不会对伤口处的细胞造成损害。如果没有生理盐水,也可以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冲洗的时间和伤口的大小、污染程度有较大的关系,避免伤口长时间浸泡导致组织水肿。

对于较深的伤口,如被刀刺伤,在冲洗伤口后,可以用经过消毒的镊子夹取棉球,蘸取碘伏轻轻地擦拭伤口内部,去除可能残留的异物和细菌。例如,被生锈的铁钉划伤后,如果不清理伤口,铁锈等异物就会在伤口内引发感染,增加患破伤风等疾病的风险。注意擦拭的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伤口内部的组织。

在清洁伤口的过程中,要确保周围环境和清洁工具的清洁。比如,洗手后再处理伤口,并且尽量使用一次性的清洁用品,如棉球、纱布等。如果伤口是在户外造成的,回到室内后,最好再次清洁伤口,因为户外环境中的细菌较多,有可能在返回途中污染了伤口。

科学选择护理用品

很多人认为酒精消毒效果好,就直接用酒精冲洗伤口。实际上,酒精对伤口的刺激性非常大。酒精会使伤口处的蛋白质凝固,这不仅会引起伤口剧烈疼痛,还会影响伤口愈合。正确的做法是用酒精消毒伤口周围未破损的皮肤,对于伤口内部,应使用刺激性较小的碘伏进行消毒。碘伏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它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较小。在清洁伤口后,可以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一般从伤口边缘向外消毒,范围大概在伤口周围3~5厘米左右。另外,碘酒也有消毒作用,但碘酒含有酒精成分,对伤口刺激性较大,主要用于未破损皮肤的消毒,而且使用后需要用酒精脱碘。

对于一些小伤口,如轻微的擦伤,在清洁和消毒后,可以涂抹适量的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伤口感染。但要注意不要涂抹过多,薄薄一层即可。同时注意,抗生素软膏的使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有人认为只要有伤口就应该吃抗生素来预防感染,这是不正确的。抗生素只能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于清洁的小伤口,如果没有感染迹象,口服抗生素不仅没有必要,还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而且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以后真正发生感染时,抗生素可能就无法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

对于较小较浅的伤口,如果伤口不渗液,可以使用创可贴进行简单包扎。创可贴要选择透气性好的产品,这样可以防止伤口局部潮湿,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对于较大或较深的伤口,应该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包扎时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部分人在包扎伤口时,担心包扎不紧会导致伤口裂开,所以会把绷带或创可贴勒得很紧。但这样会阻碍血液循环,导致伤口周围的组织缺血缺氧。如果是四肢受伤,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肢体坏死。

日常生活多注意

首先要保持伤口干燥。在伤口愈合前,洗澡时可以用防水创可贴或保鲜膜包裹伤口。如果伤口不小心沾湿,要及时用干净的纱布吸干水分,然后重新消毒和包扎。其次要注意饮食健康。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伤口愈合。蛋白质是伤口愈合的重要原料,像瘦肉、鱼类、豆类等食物可以多吃。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锌元素也对伤口愈合有帮助,海鲜、坚果等食物是锌的良好来源。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引起伤口周围皮肤的瘙痒、红肿,增加感染的风险。最重要的,要避免搔抓伤口。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瘙痒的情况,这是因为新生的组织刺激了周围的神经末梢。但要忍住不要搔抓伤口,搔抓会破坏伤口表面的痂皮,使伤口重新暴露,增加细菌感染的概率。如果伤口瘙痒难忍,可以轻轻拍打伤口周围的皮肤来缓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