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必知常识
作者: 袁瑜嫔清洁伤口
受伤后应尽快用干净的流动水冲洗伤口,这可以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灰尘和部分细菌。对于表浅的擦伤等伤口,用温和的肥皂水(如果没有过敏情况)配合流动水冲洗效果更好。冲洗的压力要适中,避免冲击力过大损伤伤口组织。如果是眼睛等敏感部位受伤,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可以从内眼角或外眼角冲洗,避免水流直接冲击眼球中央。
在冲洗后,要仔细检查伤口内是否有异物。对于较小的异物,如沙子,可以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球轻轻擦拭,将其从伤口中清除。如果是较大的异物,如玻璃碎片刺入较深,不要轻易拔出,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伤口大量出血或损伤更深层的组织。应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固定异物,尽量减少异物的移动,然后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处理。
消毒伤口
常用的消毒剂有碘伏、酒精等。碘伏刺激性较小,可用于大部分伤口的消毒,包括黏膜部位。酒精主要用于完整皮肤的消毒,如在打针前消毒皮肤,虽然酒精消毒能力较强,但它刺激性也大,因此一般不用于黏膜和破损面积较大的伤口。注意,消毒时不要反复在伤口内擦拭,以免损伤新生的组织细胞。消毒次数一般1~2次即可,过多的消毒也会对伤口愈合产生不利影响。
止血
直接压迫止血法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当伤口出血时,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手帕或毛巾等按压在伤口上。如果没有这些物品,直接用手指压迫伤口也可以。力度以能止住血为宜,一般至少按压15~20分钟,不要频繁松开查看,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加压包扎止血法是在直接压迫止血的基础上,使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对伤口进行包扎,以增加压力达到更好的止血目的。包扎时要注意适度的松紧度,太松起不到加压作用,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
止血带止血法是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的紧急止血方法。可以使用橡皮止血带、布条止血带等。在伤口的近心端,如上肢出血在伤口上方靠近腋窝处,下肢出血在伤口上方靠近大腿根部处扎止血带。但要注意,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2分钟,防止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并且要在止血带上标明扎止血带的时间。
包扎
绷带常用的包扎方法有:(1)环形包扎:用于包扎肢体粗细比较均匀的部位,如手腕、脚踝等。将绷带做环形缠绕,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做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胶布固定或把绷带尾端剪成两个布条打结固定。(2)螺旋包扎:适用于四肢部位。从伤口下方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圈,然后斜向上缠绕,后一圈覆盖前一圈的三分之二左右,最后再环形包扎两圈固定。(3)“8”字包扎:主要用于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肘关节等。包扎时绷带在关节上下交叉缠绕,形状类似“8”字,能很好地固定关节,防止伤口因关节活动而裂开。
特殊伤口的处理
烧伤烫伤伤口:对于轻度的烧伤烫伤,受伤后应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不要随意涂抹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或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冲洗后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轻轻覆盖,避免摩擦伤口,然后尽快就医。
动物咬伤伤口: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要立即用大量的肥皂水冲洗伤口15~20分钟,尽可能地去除动物唾液中的病毒和细菌。然后用碘伏消毒。必须尽快到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如果是被狂犬病病毒携带动物咬伤)和破伤风疫苗,不要延误最佳的预防时机。
刺伤伤口:如被钉子等尖锐物体刺伤,除了清洁、消毒伤口外,要注意伤口的深度。如果伤口较深,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需要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同时,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疼痛加剧、渗液等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