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如何帮我们守护胃健康

作者: 白艳霞

直观显示病变

胃镜检查就是通过将胃镜,经口腔、食道进入胃内,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它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胃部的形态结构,还能通过活检钳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胃镜检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电子胃镜已经实现高清成像、窄带成像、放大观察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选择胃镜检查的理由有——

1.直观准确:胃镜检查的独特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和准确性。与X光、CT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相比,胃镜检查能够直接深入到胃部,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胃黏膜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这种近距离的观察方式,使得医生能够更早地发现胃黏膜上的异常,尤其是那些微小的病灶。这些早期病变在X光或CT上往往难以察觉,容易漏诊,而胃镜检查则能精准定位,为及时治疗提供关键信息。

2.多病种筛查:胃镜检查的适用范围广泛,不仅能够准确诊断胃炎、胃溃疡等胃部常见病,还能深入探查更为复杂的胃部疾病。胃息肉,这一潜在的癌变风险源,以及胃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在胃镜下都无所遁形。更重要的是,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能够及早发现胃癌,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实现早期治愈。

3.指导治疗:胃镜检查不仅是一项诊断工具,更是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胃镜检查,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这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以控制炎症、促进愈合;或者采用内镜手术,如息肉切除、止血等,直接干预病变;在必要时,还能通过外科手术彻底切除病灶。

4.评估疗效: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胃病患者,胃镜检查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复查胃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病灶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无论是病灶的缩小、消失,还是复发,都能在胃镜下得到准确的评估。这种动态的监测,不仅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效果,还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应用范围广泛

胃镜检查的适应症包括——

1.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萎缩等改变。

2.胃溃疡:胃黏膜破损形成的深达肌层的溃疡,胃镜下可明确溃疡的位置、大小和深度,并排除恶性病变。

3.胃癌: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的异常增生、糜烂或溃疡,通过活检可确诊胃癌,并判断其分期和分化程度。

4.胃息肉:可以简单理解为胃黏膜上突起的“小疙瘩”,大多数是良性的,但部分可能恶变,胃镜下可观察到其形态并进行活检确认。

5.胃结石:某些食物或药物在胃内形成的固体团块,胃镜下可明确其位置和大小,并尝试内镜下碎石或取石。

6.胃异物:误吞入的异物如枣核、鱼刺等,胃镜下可观察到其位置并尝试内镜下取出。

7.胃出血:胃镜下可发现胃内出血点,明确出血原因,并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无痛胃镜,降低检查恐惧感

随着无痛胃镜技术的推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几乎不会感到痛苦,大大降低了对检查的恐惧感。以下以无痛胃镜检查为例,为大家简要说明胃镜检查的过程。

1.麻醉与体位: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之前,患者将接受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从而迅速进入睡眠状态。胃镜检查时,患者一般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头部后仰,嘴巴张开,以便胃镜顺利进入。

2.检查开始:医生手持胃镜,通过口腔、食道缓缓插入胃内。胃镜前端装有高亮度光源和摄像头,能够实时传输胃内图像至显示屏上。医生会根据图像调整胃镜的角度和深度,全面观察胃的各个部分。

3.活检与取样:如发现可疑病变,医生会通过胃镜前端的活检钳取一小块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进一步分析。这一过程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疼痛。

4.检查结束:整个检查过程通常持续5~10分钟。检查结束后,患者会被唤醒,并逐渐恢复意识。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咽喉不适或恶心,但很快就会缓解。

5.观察与报告:检查后,患者需在休息区等待片刻,以便医生观察有无异常反应。医生会出具详细的胃镜检查报告(检查当日拿到)和胃镜病理报告(检查后一周内出具),内容包括胃黏膜的形态描述、病变部位、性质判断以及治疗建议等。

牢记注意事项

胃肠镜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对于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1.胃镜检查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心理准备:虽然无痛胃镜大大减轻了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对检查感到紧张。此时,良好的心理准备和医生的耐心解释尤为重要。

饮食调整:检查前一天晚上,患者应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肉类、豆制品等,检查当天早晨需空腹,即至少8小时内不进食、2小时内不饮水。

药物管理: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在检查前应咨询医生,根据医嘱调整用药方案。特别是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可能需要提前停药,以避免检查过程中出血。

穿着舒适:检查时穿着宽松、易穿脱的衣物,便于更换体位和配合检查。

陪同人员:虽然无痛胃镜检查后患者通常能很快恢复意识,但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建议有家属或朋友陪同前往。

2.胃镜检查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饮食恢复:检查后2小时内,患者应避免进食和饮水,以免刺激咽喉部引起呛咳或误吸。之后,可从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观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腹痛、腹胀或咽喉部不适,这是正常现象,无需特殊处理。但如出现剧烈腹痛、呕血、黑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避免剧烈运动:检查后当天,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遵循医嘱: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或复查计划。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胃镜检查也有替代方案

目前没有其他检查设备和手段可以完全取代胃镜检查,但如果患者实在不能耐受,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1.钡餐造影:当患者需要评估胃部健康状况,而由于某些原因不宜接受胃镜检查时,医生可能会推荐采用钡餐造影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会服用含有钡剂的特殊溶液,随后通过X光技术,清晰地捕捉并记录下胃部轮廓以及钡剂在胃内的动态分布图像。医生通过观察这些影像资料,能够间接地分析并判断胃部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

2.胶囊内镜:患者吞服一颗装有摄像头的胶囊,胶囊随消化道运动而前行,拍摄并传输消化道内的图像。这种方法无需插管,患者接受度高,但无法对病变进行活检或治疗。

3.磁控胶囊胃镜:在胶囊内镜的基础上增加了磁控技术,医生可以通过外部磁场控制胶囊的运动方向和角度,实现对胃部的全面、精准检查。这种方法结合了胶囊内镜的舒适性和传统胃镜的准确性,是未来胃部检查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胃镜检查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胃部病变,还能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当然,胃镜检查并非万能,它也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在面对胃部问题时,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