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器材如何选
作者: 黄耀永解剖钢板
解剖钢板是根据人体骨骼的解剖学结构特点而设计的接骨板,其优缺点如下——
优点:钢板设计符合人体骨骼解剖学原理,能够紧密贴合患者的骨骼形态,确保良好的固定效果;钢板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优异的刚性和耐久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荷;钢板规格多样,可适应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骨折,满足各种手术治疗的需求。
缺点:钢板厚度较大,虽然提供了良好的张力承受效果,但术中需要较大范围地剥离骨膜,容易破坏骨膜血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骨折端暴露较多,限制了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进行,可能影响术后骨折的愈合效果;钢板与骨骼紧密贴合,可能对局部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影响骨折端的血液供应。
锁定钢板
锁定钢板是在普通钢板的基础上设计了带有螺纹的孔,通过拧入螺钉后形成的“交锁效应”来实现骨折的连接与固定。其主要优缺点如下——
优点:锁定钢板通过螺钉拧入后的“交锁效应”,能够发挥出色的抗弯曲、抗扭转效果,确保骨折的稳定性;锁定钢板与骨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避免了重压接触,从而有效保护了骨折端的血液供应;锁定钢板内固定时无需紧密接触骨骼,因此不会造成骨膜的剥离,减少了对骨膜的破坏;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允许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这不仅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还能促进关节功能的康复。
缺点:锁定钢板无法实现对骨折块的加压固定,不能对骨断端间施加轴向压力,这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对于复位不良的骨折,锁定钢板无法进行调节和改善;锁定钢板螺钉拧入后即形成固定的角度,不能自由变化,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固定效果。
选择原则
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治疗中,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治疗目标、各类型钢板的适应范围以及它们的应用优势。
首先,要明确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治疗目标,即实现解剖复位、确保内固定稳定、保障骨折端的血液供应以及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基于这些目标,锁定钢板在某些方面相较于解剖钢板具有优势。
其次,需要明确两种钢板的适应范围。锁定钢板因其设计特点,主要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关节周围粉碎性骨折等,但不适用于长骨多段骨折或骨折块间需要加压的情况。而解剖钢板则因其具有对骨折块进行加压固定的效果,更适用于需要对骨折块进行加压固定的骨折类型。
最后,在结合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的优缺点进行考虑时,锁定钢板无需剥离骨膜,能够保护骨折端的血液供应,且术后允许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然而,它不能改善复位情况,对于复位不良的骨折愈合可能不利。相比之下,解剖钢板在解剖复位和骨折块加压固定方面效果较好,但需要剥离骨膜,对骨折端的血液供应破坏较大,且术后不能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病情、手术路径以及治疗目标来合理选择锁定钢板或解剖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