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发作,如何紧急应对

作者: 姜丽娜

识别症状:重视警示信号

典型的心脏病发作信号包括持续性的胸痛或胸闷,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方,并可能向左肩、手臂、背部或下巴扩散,这种扩散性疼痛有时可能导致治疗延迟。患者常描述这种疼痛为“压迫感”或“灼烧感”,且休息并无法缓解。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呼吸急促、大量出汗、恶心或头晕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发作症状可能相对隐匿。这些“非典型”信号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无论是胸痛还是其他不适,只要症状与平时不同,且持续时间较长,都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应急处理:拨打120是关键

当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出现时,首要任务是拨打120急救电话。在通话中,要清晰准确地描述患者的具体症状、发病时间以及所处的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患者应尽量保持静止状态,采取半卧或平卧的姿势,这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并改善呼吸。如果患者处于闷热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应打开窗户进行通风换气。如果患者随身携带了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并且在确认无药物禁忌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次1片,间隔5分钟,连续服用不超过3次),或嚼服300mg的阿司匹林。如果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不畅或脉搏异常的情况,则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CPR的操作方法并不复杂:将双手交叠置于患者胸骨中央,每分钟用力按压100~120次,按压深度约为5~6厘米。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则应按照设备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这有助于迅速恢复患者的心脏律动。

避免误区:科学施救更安全

在心脏病急救过程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差错,这些差错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我们必须格外小心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患者不应被强行要求活动,即使患者表示自己“感觉好多了”,由于病情可能会反复,任何额外的活动都可能加重心脏的负担。因此,不应让患者起身活动或在医院内行走。其次,不要随意给患者使用安慰剂或没有明确功效的不当镇静药物。同时,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应被忽视。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镇定并与患者进行简单的沟通,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有助于稳定病情。对于旁观者而言,在做好迎接专业急救人员到来的各项准备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给予患者支持和安慰。

长期防护:远离心脏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糖,是预防心脏病必须控制的关键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及全谷类食物。同时,规律运动也是保护心脏的有效手段,每周至少进行几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此外,戒烟限酒对于心脏健康也至关重要。吸烟会损害血管,增加血栓的风险;而摄入过多酒精则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

在应激管理方面,长期心理压力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或与好友沟通等方式来减轻焦虑感。对于已经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来说,定期体检尤为重要,通过动态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