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让呼吸更畅快

作者: 汤艳敏

肺康复是一种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治疗方法,是指针对伴随着慢性呼吸性疾病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为其制定一套综合干预举措,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护理干预等,目标就是让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心理状态、身心状态得到改善,并保证患者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健康行为。肺康复的对象,主要包括依赖呼吸机的患者、慢性肺疾病患者、危重症患者、围手术期患者等;当然,所有平稳期的慢性呼吸疾病患者都可实施肺康复训练。

目前,常用肺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

呼吸肌训练

呼吸肌训练强调与关注的是呼吸锻炼。许多患者在患病后仍旧进行浅快呼吸,此类呼吸不利于气体交换和通气,需要通过呼吸肌训练来提升肺活量。常见的呼吸肌训练模式包括缩唇呼吸练习、腹式呼吸练习、前倾位呼吸、呼吸操等。

缩唇呼吸 使用鼻子深深地吸气,并缩卷嘴唇,将其缩成鱼嘴的形状,让气体可以缓慢地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的比例主要为1:2,重复多次,每日练习5分钟左右,练习程度以能够将面前30厘米位置的白纸吹动为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吸气之后需要尽量停顿2~3秒,让吸入的气体能够均匀地分布,改善低氧情况,重新张开与扩展萎缩的肺泡。这一方法相对较为简单,患者在家中、户外,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不会影响后续活动。

腹式呼吸 主要是用鼻子进行慢慢的吸气,吸气过程中凸起腹部,之后用嘴呼气,呼气时收缩腹部,上抬松弛的腹部膈肌,帮助肺部气体迅速、彻底排出。一些改良之后的腹式呼吸方法也有应用价值,具体为:患者选择立位状态,缓慢地举起双臂,或者进行扩胸运动过程中,使用鼻子自主吸气,双臂抱胸或者下降时自然进行呼气。这一方法十分简单,并不需要针对呼吸进行刻意地调整,患者可在家中重复多次进行。

前倾位呼吸 患者需要找一个平整位置,坐下并前倾身体,可将上臂在桌台、膝盖上固定,前倾约20~45°,可适当提高呼吸的速度,但应让呼吸保持较为稳定状态。行走或者站立时,也可展开前倾位呼吸训练,可手扶单车或者使用圆棍将胸腔上部位固定,放松身体之后进行有意识地呼吸练习。

呼吸操 是我国传统的运动治疗方法,主要就是把呼吸、意念、身体各种动作整合,此类特殊的运动可让呼吸肌得到锻炼,调整与改善呼吸模式。常见的导引术包括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六字诀等,患者可跟随视频练习,管控自己的呼吸,将呼吸与动作融合,这样不仅能够愉悦患者心情,还可达到缓解焦虑紧张情绪的目的,延缓肺功能降低速度。

运动训练

主要包括耐力训练、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间歇运动训练等几种类型。

耐力训练 可以称之为有氧运动,最常见的包括步行运动、骑自行车、健身跑等,每周训练2~5次,每次必须训练15~50分钟,运动强度应结合年龄与心率确定,如40岁患者,心率应该为170-40=130为主。

阻力训练 属于一种力量与耐力有机整合的肺康复运动,通过重复多次举起一定的重量,来训练身体一组肌肉,让肌肉力量、肌肉总量得到适当的增加。训练模式包括:投掷练习、向上进行哑铃推动或者推动水瓶、平躺进行提臀练习等,可以锻炼长斜方肌、肱二头肌与三头肌、三角肌肉等,让身体肌肉强度适当增加,避免出现肌肉高度萎缩的情况,保证与维护关节具备的活动度。

柔韧性拉伸 拉伸模式有两种,一是坐式针对韧带进行拉伸,双脚并拢伸直,前胸靠拢膝盖,体会腿部后侧与脊柱的拉伸感,重复多次进行动作;二是横叉坐位,在身前放置双手,最大程度分开两腿,上半身向地面进行俯卧,体会大腿的拉伸感。

间歇运动训练 主要是指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将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相互交替开展。高强度运动主要包括跑步、球类、爬山、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包含散步、太极等。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搭配一定的低强度运动,可让运动耐力适当增加。

肺康复护理

咳嗽排痰 患者需要保持上身直立,或者选择立位、坐位模式,适当倾斜上身,使用双手将腹部按压,循序渐进地深吸气之后,屏气1~2秒,在咳嗽过程中不断收缩自己的腹肌,深呼吸之后,彻底排出肺部深处的痰液。可以重复多次进行上述动作,连续实施2~3次左右。有条件的可以依托X胸片实际结果数据,摆放出最恰当、最合适的体位,患者配合家属的摇振方法叩击胸部,有效进行咳嗽,以此来保证呼吸道内部痰液、分泌物能够被清除。

改善健康意识 需要做好保健工作,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多的区域。在秋冬季节与春季,适当接种疫苗,如成人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避免染上感冒。同时要戒烟戒酒,避免危害呼吸系统。

优化心理状态 一般来讲,肺部疾病症状容易反复多次地发作,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经济负担增加,不仅会使得患者出现身体损伤,还会导致患者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需要社会、家庭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支持,让患者逐步增加康复动力与信心。具体来讲,患者家属需要定期、经常性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诱导、启发、激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信心。对于心理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则要引入专业辅导员,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心理干预辅导。

营养支持 患者必须重视饮食营养平衡,每日要摄入充足的营养,尽量多食用各类新鲜的肉类食品,包括鱼肉、鸡肉以及牛肉等,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豆制品与豆类等,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与蔬菜。而对于比较肥胖,或者体脂率较高的患者,需要做好饮食的管理控制,禁止食用高盐、高油制品,如油炸食品,炒菜时尽量选择植物油,少食用皮蛋、蟹黄、蛋黄、虾米等有着较高胆固醇的食物,日常生活中遵循少盐少油的原则。对于比较瘦弱、体脂率比较低的患者,则日常生活中要多食用维生素含量较多的蔬菜、水果,如橘子、胡萝卜、菠菜等,让患者咳嗽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与改善。

家庭氧疗 家庭氧疗也是常见的改善肺部功能的方法之一,在患者居家休息时期,呼吸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低于88%时,需要及时展开家庭氧疗护理。其中氧流量范围尽量保持在1.5~2.5L/ min,而患者氧气浓度吸入量要保持在28%~30%。

除了上述肺康复训练与护理方法,患者还需要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多晒太阳,保持生活起居规律,定期上医院与相关主管医生进行交流,商讨疾病治疗方案,按照医生提供的药物定时吃药,实现自我管理与控制疾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