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需区分典型与非典型
作者: 周琼典型抗精神病药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其中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三氟拉嗪、氟奋乃静等。
氯丙嗪 氯丙嗪作为抗精神病的第一种药物于1952年在临床患者中应用并取得成功,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治疗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它价格实惠,目前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首选药物,后期发现其对多巴胺受体、M-型乙酰胆碱受体、α-肾上腺素受体均具有阻断作用,其多重药理作用也带来了严重不良反应。
氟哌啶醇 因其较强的多巴胺D2受体阻滞作用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之一,用于急慢性各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抽动秽语综合征。该药对控制兴奋躁动、敌对情绪和攻击行为的效果较好,有很好的抗幻觉妄想和抗兴奋躁动作用,阻断锥体外系多巴胺的作用较强,镇吐作用亦较强,但镇静、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及胆碱受体作用较弱。
舒必利 舒必利为D2、D3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拮抗边缘系统的DA(多巴胺)受体缓解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舒必利占据70%~80%的D受体时,虽然可以有效缓解阳性症状,但是使用剂量过大会造成催乳素分泌增加。除此之外,其还会增加患者大脑前额叶皮质部位的多巴胺释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阴性症状,减轻情感障碍,增强患者的认识功能。不仅如此,它还有止呕作用。
三氟拉嗪 三氟拉嗪具有振奋和激活作用,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有关,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及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镇吐作用,镇静作用和抗胆碱作用较弱。
氟奋乃静 氟奋乃静相较于氯丙嗪来说,抗精神病效果更强更好,抗精神病作用主要与其阻断脑内的多巴胺受体(DA2)有关,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而有镇静作用,止吐和降低血压作用较弱。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十分显著。
氯普噻吨 氯普噻吨可通过阻断脑内神经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而改善精神障碍,也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起到镇静作用,还可抑制延脑化学感受区而发挥止吐作用。其抗肾上腺素作用及抗胆碱作用较弱,并有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弱。
硫利达嗪 硫利达嗪可通过抑制精神运动功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兴奋、多动、始动性异常、情绪紧张及激越等症状,止吐活性和锥体外系反应很小,很少引起帕金森症状。
哌泊噻嗪 哌泊噻嗪具有强力的中枢活性,其生物活性衰减缓慢,具有长效抗精神病作用,能有效地激发中枢多巴胺的代谢,选择性地增加3,4-二羟苯乙酸硫酸酯的血浆水平。
五氟利多 五氟利多为口服长效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作用与其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有关,还可阻断神经系统α-肾上腺素受体,抗精神病作用强而持久,口服1次可维持数天至一周,也有镇吐作用,但镇静作用较弱。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1960年左右问世,依托于联合使用NE、5-HT2两个系统,能够有效治疗认知障碍、阴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情感症状。相较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来说,在各种不良反应中,包括升高催乳素水平、锥体外系副反应方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优势更加显著,在临床使用中,已经处于一线地位。
氯氮平 氯氮平作为20世纪70年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表,是精神药物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因其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方面有着很好疗效,为此,在欧美国家中应用范围较广。氯氮平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而且对阴性症状、认知症状的改善均有良好效果。在我国氯氮平位居抗精神类药物使用之首,但因其可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目前在日本仍未批准使用。
喹硫平 喹硫平是多受体作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其作用机制目前并不清楚,可能是通过拮抗D2型受体和5-HT2受体来发挥抗精神分裂症作用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情绪稳定作用。该药物起效迅速,能够尽快改善临床症状。喹硫平的药物稳定性较强,通过改善黑质纹状体通路,可以控制锥体外系反应,患者耐受程度较高,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利培酮 利培酮作为苯并异恶唑类药物,因其与5-羟色胺受体和多巴胺受体均具有很高的亲和力,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病的阳性症状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均有效。
氨磺必利 氨磺必利是具有独特双重作用机制的新型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以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疗效,且锥体外系反应发生风险低于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是各指南均推荐的精神分裂症一线治疗药物。
奥氮平 奥氮平对于多种神经递质因子均有一定的亲和性,能与多巴胺受体、5-HT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等多种受体结合,调控海马区域的胆碱,起到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鲁拉西酮 鲁拉西酮是一种有效、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鲁拉西酮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其对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是通过对中枢D2和5-HT2A受体的联合拮抗作用而介导的。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比,鲁拉西酮较少引起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异常、催乳素升高及QTc间期延长,在改善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空腹相比,进餐350千卡食物可使鲁拉西酮的峰浓度(Cmax)升高3倍。
阿立哌唑 阿立哌唑是21世纪初批准上市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该药对多巴胺D2和D3受体以及5-羟色胺5-HT1A和5-HT2A受体有高亲和力的独特作用机制,是多巴胺D2和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具有稳定多巴胺系统活性的作用。该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长期应用可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伴随的情感症状、认知功能。
长效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被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为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的方式之一。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通常是抗精神病药的酯化物,多数长效针剂通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后,大部分药物成分储存于注射部位,从注射部位缓慢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能够保证患者体内血药浓度的稳定性。
与口服药物相比,长效针剂有着很多的优势:如果患者未按时或延迟诊室注射药物可以确保临床医师知晓其不依从问题,减少服药负担,缩短有意或无意的治疗空窗期。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常用长效针剂主要包括氟奋乃静葵酸酯和氟哌啶醇葵酸酯,国内目前已上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包括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每月注射1次棕榈酸帕利哌酮和每3个月注射1次棕榈酸帕利哌酮酯。
长效针剂的不良反应谱通常与其口服药的不良反应谱相似,包括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代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可能会在注射部位出现与注射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肿胀、发红或硬化等。
总之,无论选择哪一种药物治疗,患者都需要在医师及药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并遵医嘱定期来医院复诊。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身体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都需及时联系医生或者到医院就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