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支气管哮喘,别陷入误区

作者: 杨琰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亿人受其困扰。然而,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许多人还存在误区。本文将帮助您理解支气管哮喘的真实情况,避免陷入防治误区。

误区一:哮喘无法治愈

许多人认为哮喘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实际上,虽然目前尚无法根治哮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治疗,八成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关键在于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二:哮喘只会在冬天发作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实际上,哮喘可以在任何季节发作,不仅仅是冬天。触发哮喘的因素包括过敏原、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烟草烟雾等,这些都不是只在冬季出现。因此,无论何时,患者都应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误区三:只有儿童才会得哮喘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儿童是哮喘的高发人群,但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上哮喘。实际上,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哮喘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因此,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重视哮喘的预防和治疗。

误区四:只有“喘”才是哮喘

许多人对哮喘的认识仅限于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表现。实际上,哮喘的症状包括咳嗽、胸闷、喘息等多种形式。胸闷变异哮喘和咳嗽变异哮喘也是哮喘的一种表现。约有30%~40%的咳嗽变态反应性哮喘可能发展为典型哮喘。若能及早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其发展为典型哮喘。

误区五:哮喘症状轻微时可以不吃药

这是非常危险的观念。哮喘的症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自行缓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如果不按时服药,病情可能会突然恶化,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无论症状是否严重,都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服药。

误区六:药物不宜长时间使用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与细菌、病毒引起的炎症不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呼吸给药,药物能更好地进入气道,发挥抗炎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国内外哮喘诊断和治疗指南均推荐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这种局部用激素与全身性糖皮质激素不同,可长期安全使用,不会导致成瘾。但需注意,吸入激素剂量并非越大越好,对于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哮喘患者,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长时间雾化吸入仅适用于病情恶化时,不能作为长期持续治疗手段。

误区七:哮喘患者不能吹空调

很多哮喘患者在夏天发作都有室内空调使用不当的原因:一个是冷空气的刺激;还有就是空调长期不用以后,会有很多的病原学微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哮喘患者不能吹空调,实际上只要注意以下事项即可:室内室外的温差不能太大,室内以26℃左右为宜;要注意保湿,避免空气过于干燥;要定期清洗空调;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应该勤通风换气。

误区八:哮喘有传染性

虽然某些病毒如流感、普通感冒等可引起哮喘,但哮喘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在某些情况下,哮喘可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此外,运动在哮喘急性发作期间可能加剧症状,因此不推荐此类患者进行运动。然而,建议处于平稳状态的哮喘患者进行适量锻炼,以改善心肺功能。

总的来说,防治支气管哮喘需要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方法。对于患者来说,应该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