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越瘦越健康吗

作者: 项杰

肌肉减少症,也称肌少症,在老年人群中更容易发生。有研究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肌肉丢失约3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年人四肢无力,提不了重物,走路缓慢,容易跌倒。这些表现很可能是肌肉流失导致的。

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的定义,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同时存在肌肉力量降低和/或身体功能的下降。目前全球肌少症的患者大约有5000万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可高达67.1%。

那肌少症都有哪些危害呢?首先,肌少症会增加跌倒的风险,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下降会使下肢力量明显减弱,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增加,进而发生骨折、坠积性肺炎,甚至死亡。其次,肌少症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我国有句俗语“骨肉相连”,肌肉细胞和骨骼细胞早期其实来源于同一种间充质祖细胞,肌肉和骨骼往往“结伴”衰老,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常常合并肌少症,有肌少症的老年人也更容易骨质疏松。另外,肌少症可能会引起老年人“虚胖”,有些老年人四肢变细,同时腹部增大,这种既有肌肉丢失又有脂肪蓄积,称之为“肌少症性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肌少症呢?

1.手指圈一圈测量小腿围,老年人坐在座椅上,双脚自然放于地面,用双手拇指与食指绕成环,去测量小腿最粗处。结果分3种:小腿较粗,双手拇指食指无法圈住;小腿刚好圈住;小腿太细,指环与小腿间存在空隙。空隙越大,发生肌少症的风险越高。

2.用软尺测量小腿围,老年人取坐位,软尺绕小腿最粗处测量周径,重复2次,取最大值。男性小腿围<34cm,女性小腿围<33cm,提示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但如果老年人下肢水肿,这时候就不适合小腿围测量。

3.测量握力,单手握住电子握力计的手柄,同时手臂伸直,尽力挤压握力计,持续几秒钟后得到结果,可以测量2次取最高值。如果男性小于28kg,女性小于18kg,需要警惕肌少症的可能。

4.测量步速,老年人用平时走路的速度行走6米,秒表计算时间,如果步速低于每秒1米,就提示步速下降。

上述方法是简单的自我筛查,但如果要明确诊断,还是需要前往医院进行专业评估。

如果确诊肌少症,应该如何治疗呢?首先,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的摄入量与肌肉的质量和力量呈正相关,很多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够,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推荐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0~1.2g,其中鱼禽肉、蛋、奶、大豆等优质蛋白质要占一半以上,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适当补充乳清蛋白粉,也是很好的选择。其次,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因素,对肌肉健康也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维生素D降低,与握力和腿部力量下降密切相关。建议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为15~20ug/d(600-800IU/ d)。户外活动晒太阳,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适当吃点海鱼、肝脏和蛋黄等维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以补充。最后,抗阻力运动,也称力量训练,是已证实能增加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有效手段。抗阻力运动可提高肌肉的有氧代谢,激活影响肌肉合成的转录因子,导致肌肉纤维蛋白合成增加。推荐老年人每天抗阻力运动20~30分钟,根据个人情况,循序渐进,运动前后拉伸,避免损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