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重在预防

作者: 陆建芳 董闪闪 姜莉莉

快速识别牢记“BEFAST”口诀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又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其发生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年龄、性别、家庭史、种族等,以及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心脏疾病、体重过大、饮酒过度、吸烟过量、体力活动少、长期口服激素等。

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吞咽功能困难、认知状态障碍、精神抑郁等现象。本病发病迅猛凶险,学会快速识别至关重要,建议有上述发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牢记“BEFAST”口诀——

B—Balance(平衡能力),指平衡或协调能力减退或丧失,突发行走困难;

E—Eyes(眼睛),指突发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或重影等;

F—Face(面部),指突发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手臂),指手臂突发无力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语言),指说话含混、无法表达或无法理解他人言语内容;

T—Time(时间),上述症状出现后,切勿等待,立即拨打“120”,以求医疗救助。

及时救治是关键

一旦发生脑卒中,越早急救效果越好,其中包括以下救治方法:

溶栓治疗 医生通过专业的评估,在发病的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将溶栓药通过静脉注入患者体内,促使恢复脑血流,恢复脑组织代谢,阻止脑组织坏死,改善因脑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相应症状。

取栓治疗 对静脉溶栓治疗无效或不适合的大血管闭塞患者,且发病时间在6小时之内,还可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争取获得血管再通的机会。

手术治疗 急性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凶险,一旦确诊,需积极降颅压治疗,必要时急诊手术,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急诊行动脉瘤栓塞治疗。

康复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不再加重,在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鼓励早期康复治疗,不仅能减少并发症和纠正功能障碍,调控心理状态,更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奠定前期基础。

预防做好10要点

脑卒中预防大于治疗,80%的脑卒中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提醒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控制高血压 持续1周高血压即可导致脑血管通透性增加,长期则可引起脑血管结构损害,使动脉壁增生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有时甚至可形成微血管瘤。建议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建议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大于65岁患者,建议把高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果可以,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对于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建议先纠正生活方式,3个月效果不佳再加用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度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口服降压药,积极控制血压在正常的范围内,并每日监测血压。

防治糖尿病 通过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尽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针对糖尿病患者,改进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身体锻炼,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

防治血脂异常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血脂管理的重要手段,且必须贯穿全生命周期。建议绝经后的女性和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每3~6个月检测指标。如果明确血脂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他汀类药物调控血脂。

体重控制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2018年一项研究分析发现,体质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卒中风险增加110%。日常生活中注意适量运动,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游泳等项目。但运动要量力而行,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戒烟限酒 吸烟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生成血栓的风险增加。长期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6倍,长期被动吸烟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82倍。研究显示,大量饮酒也可使卒中风险增加20%,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危险比不喝酒者高3倍。

注意气候变化 温度下降时人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体表血管收缩,在减少热量散发的同时肾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代谢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血小板活性增强,血黏度上升,极易诱发脑卒中。

合理膳食 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少吃多餐控制总热量摄入,每日食盐摄入少于6克。

规律生活 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等,都是诱发脑卒中的因素之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和痉挛,进一步导致血管压力增加,长期以往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硬化。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降低脑卒中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更应该定期进行体检。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按时服药 对于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或者高危险人群应该遵医嘱服药,控制基础疾病,不能擅自减药及停药。定期门诊随访,关注疾病进展。病情不稳定者,1个月门诊复查1次;病情稳定者,3个月门诊复查1次;有中风先兆症状者,及时就医。

脑卒中发病率高、呈年轻化,进展迅速,治疗时间窗短暂,且后果严重。希望大家认识脑卒中,重视脑卒中,积极落实预防措施,改变相关危险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后再强调一句:患者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如言语不清、肢体无力,应立即就近医院就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