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食窒息如何急救和自救

作者: 于海艳

老年人易出现噎食风险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或卡在食管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发通气障碍,导致窒息的危险情况。这一现象的发生与人体喉咙部位前上部的会厌软骨功能密切相关。会厌软骨,形如树叶,上宽下窄,位于舌根后方,其弹性和韧性使其能够在吞咽时有效关闭喉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然而,当会厌软骨功能受限,无法有效关闭时,噎食的风险便会增加。

对于老年人来说,噎食的风险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咀嚼能力、唾液分泌能力、神经反射等生理功能逐渐下降,使得他们在进食时更容易出现吞咽障碍。此外,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老年人噎食的主要原因,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吞咽反射,增加噎食的风险。

除了生理因素,食物本身的特性也会导致噎食的发生。例如,食物体积过大、质地过硬、表面过于光滑等都可能导致食物卡在嗓子里,从而引发噎食。此外,情绪因素也可能对吞咽产生影响。在情绪激动或注意力不集中时,食管可能会痉挛,增加噎食的风险。

噎食的发生是一个紧急且危险的过程,其临床表现通常可划分为3个阶段。

早期表现 在进食过程中,噎食者突然丧失语言能力或出现剧烈的呛咳,面部表情显现出明显的痛苦和窒息感。

中期表现 噎食者可能会用手指探索口腔或咽部,试图缓解阻塞。随着情况的恶化,患者可能出现喘鸣,双手不由自主地呈V字状置于喉部。此时,嘴唇和面色开始发青发紫,双手乱抓,双眼逐渐失去焦距。

晚期表现 噎食者意识逐渐丧失,全身变得瘫软,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呼吸和心率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此时,若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患者的死亡率将显著上升。

迅速判断,全力急救

对于噎食,应迅速判断并积极采取措施救治。

首先是自救。当噎食发生时,噎食者应立即站起来,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向前弯曲,使上半身与地面平行。通过利用身体前屈和重力的作用,尝试咳嗽将异物排出。

其次是他救。一旦发现有人噎食,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评估现场环境,确保安全,然后立即展开急救。解开噎食者的衣领,使其呼吸更为畅通,用最快速度尝试用手或其他合适的工具掏出噎食者口咽部的食物,以减少异物对呼吸道的阻塞。同时,呼叫周围人协助,确保有足够的帮手在场。

为了促使噎食者自主排出异物,可以通过刺激其咽喉部引发呕吐反应。同时,用掌根或拳头轻轻拍打噎食者的背部,帮助其弯腰伸颈,通过咳嗽和拍打产生的震动,使食物松动并排出。

急救过程中,要根据噎食者的意识状态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

对于意识清醒的噎食者,可以使其保持坐位或站位,施救者站在其背后,使用双臂环绕其腰腹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助者一手握拳,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噎食者的腹部正中线脐上部分,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直到异物从食管中冲出。在此过程中,务必注意不要伤及噎食者的肋骨。

如果噎食者意识模糊或丧失,应立即将其置于仰卧位,施救者骑跨在噎食者的髖部,双手重叠放在其剑突下脐上部位,然后向上、向后用力冲击6次,可重复操作,直至异物冲出。这种方法的原理在于,通过加大腹压和抬高膈肌,使肺内的大量气体(约450~500ml)被迫排出至气道,从而瞬间增大气道压力,使阻塞气道的食物上移并排出。

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急救过程中,务必保持冷静,准确判断噎食者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急救方法。同时,要时刻关注噎食者的反应,及时评估急救效果。如果急救措施效果不明显,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噎食可能导致严重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遇到噎食紧急情况时,除了尝试以上急救方法,务必确保及时寻求医疗救助,以确保噎食者的生命安全。

而对于小于1岁的婴儿,噎食急救需采用特殊方法。施救者一手置于婴儿颈背部,另一手置于婴儿颈胸部,让婴儿趴在施救者的大腿上,头部稍向下前倾。然后在其背部两肩胛骨间叩击4~6次。再将婴儿翻正,检查其口腔,如有异物及时清除。如无异物,则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异物叩出。

若噎食者出现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需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同时还要对症进行其他抢救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每分每秒都至关重要,因此应尽快联系专业医疗人员,以确保噎食者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救治。

预防措施不容忽视

噎食,一个看似平常却可能隐藏着巨大危险的现象,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特别是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儿童、年老体弱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中时,更是可能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噎食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和容易分心的特性使得噎食的风险大大增加。作为家长,在喂食时应确保孩子处于安静、专注的状态,避免在跑动或玩耍时进食。此外,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咀嚼能力的食物也是预防噎食的重要一环。

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脱落、咀嚼能力下降等问题使得他们更容易发生噎食。因此,老年人应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并在进食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分散注意力。同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保持口腔清洁也是预防噎食的有效方法。

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由于他们可能存在情绪不稳定或行为异常的情况,家属或看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其进食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噎食的发生。

除了关注重点人群,及时就医检查也是预防噎食的关键。不论年龄大小,如果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当然,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同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积极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技能。这样,在遇到噎食等紧急情况时,我们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