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贫血,您需要了解8个问题
作者: 付兆强1.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及血细胞比容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通常以血液中血红蛋白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我国多按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Hb<110g/L,孕妇Hb<100g/L作为诊断标准。
2.贫血有哪些主要表现?
(1)脸色不好。血红蛋白减低会造成血液颜色变浅,从而导致脸色、眼睑、口唇,还有指甲颜色变白。
(2)容易疲劳。如果体内各主要脏器气血不足,人稍微运动一下就会气喘吁吁,感觉疲劳或者倦怠。贫血还会给心脏带来很大的负担,可能会引起心慌、胸痛,甚至呼吸困难。
(3)容易犯困。体内红细胞不足,氧气不够,就会影响到大脑的运转,比如早上起不来,觉得头重脚轻,有时还会感到头(眩)晕。
(4)指甲异常。贫血严重时,在指甲上也会有表现,比如指甲变得非常脆弱,稍不注意就会断裂。
(5)食欲不振。贫血会引起消化道的缺血,当胃肠道缺血时,就会导致不想吃东西,可能还会出现便秘、腹泻或者是腹胀的问题。
3.贫血有哪些主要类型?
(1)按照贫血进展速度分为急、慢性贫血。
(2)按细胞形态学[主要以血常规报告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大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高低]分为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MCH>34pg、MCHC在320~360g/L之间)、正常细胞性贫血(MCV在80~100fl之间、MCH在27~34pg之间、MCHC在320~360g/ L之间)、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在320~360g/L之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20g/L)。
(3)按贫血的程度(主要以Hb的高低)分为轻度(Hb成年男性在90~120g/L之间,成年女性在90~110g/L之间)、中度(Hb在60~89g/L之间)、重度(Hb在30~59g/L之间)、极重度贫血(Hb<30g/L)。
(4)按照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为增生性贫血、增生低下性贫血。
4.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营养不良。由于营养不良所导致的贫血是非常常见的,其主要是因为人体中长期缺乏了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从而导致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
(2)失血。失血也是导致贫血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如胃肠道溃疡、大出血、月经过多等都会导致大量失血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3)疾病影响。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贫血的发生,如骨髓疾病时,骨髓可能难以有效生产足够的血细胞,从而导致贫血;肾病、癌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往往会干扰体内铁的吸收或对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导致红细胞的数量或质量受到影响。
5.什么是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造血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减少,从而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最终导致造血功能低下的疾病。
营养性贫血主要有:(1)缺铁性贫血。顾名思义就是体内铁缺乏导致的贫血,又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临床表现一般有疲乏、烦躁、心悸、气短、头晕、头疼;儿童表现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部分患者有厌食、胃灼热、胀气、恶心及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口角炎与舌炎;除贫血外貌,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折与脱落,指甲薄平、不光整、易碎裂、反甲(甚至呈匙状甲),严重者可有精神迟滞和异食癖等。(2)巨幼细胞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的含量不足导致的贫血,又称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临床表现一般为中度至重度贫血,除贫血外,严重者面色蜡黄,可同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舌炎反复发作,舌面光滑,呈“牛肉舌”,乳突及味觉消失;由于神经受损导致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等。
6.哪些人群易患营养性贫血?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为啥还会营养不良呢?没错,正因为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人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存在挑食(或偏食)的现象,比如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成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或长时间不吃新鲜蔬菜而引起铁、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成年人和老年人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或对健康的向往,可能会长时间低碳素食或只吃某一种高蛋白质食物,从而引起铁或维生素B12的缺乏,最终导致营养性贫血。
7.营养性贫血如何诊断?
检查:通常需要做血常规和血清铁、维生素B12与叶酸水平的检查,必要时加做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等相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饮食习惯、贫血表现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可以做出基本诊断,如血常规结果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减低、总铁结合力增高,可考虑缺铁性贫血可能;血常规结果报告提示为大细胞性贫血,血清维生素B12与叶酸水平减低,可考虑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
8.营养性贫血该如何治疗及预防?
治疗:口服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能口服药物治疗或口服药物治疗无效者,可注射铁剂、维生素B12或四氢叶酸钙治疗。
预防:保证均衡饮食和纠正不良的烹饪习惯,摄入富含充足蛋白质、铁、维生素和叶酸等营养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海带、大枣、黑木耳、黄豆、蘑菇、西红柿、油菜、芹菜、菠菜、五谷杂粮等;新鲜蔬菜避免过度烹饪导致维生素和叶酸的破坏;对高危人群可采取适当措施,如婴幼儿及时添加辅食,青少年和妊娠妇女多补充新鲜蔬菜,亦可口服小剂量的维生素B12或叶酸预防;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贫血。
总之,贫血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但它通常可以通过补充营养、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特别是营养性贫血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和纠正烹饪习惯等措施来预防。因此当您感到疲劳或出现贫血相关的其他症状时,请尽快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检查、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