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脑卒中后遗症的应对之道
作者: 董刘青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发生率高达22%~65%。其不仅影响患者的进食功能,还可能引发误吸、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以及肺炎等风险。因此,对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我们需要及早进行干预。通过舌运动练习、口轮匝肌训练、吞咽反射功能练习、空吞咽练习、咽喉运动练习以及冰刺激训练等多种方法,逐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结合患者的吞咽功能留存情况和康复锻炼的阶段性成果,调整日常进食的方式和食物性状,如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及通过调整患者姿势和喂食手法等方式,辅助患者进食与吞咽。
语言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在脑卒中后患者中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40%。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我们需要从基础护理入手,激发患者的交流欲望,降低其被孤立感。然后,我们可以帮助患者逐步开展听说读写以及复述等锻炼,如简单指令训练、口颜面部肌肉发音模拟训练等。对于口语理解严重障碍的患者,可以尝试通过文字阅读、书写等方式进行交流。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进步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感觉运动障碍
感觉运动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包括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为了改善这些症状,需要从疾病的早期开始,帮助患者注意肢体的摆放、体位的调整以及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练习。待疾病进入稳定期后,患者可以逐步开展肌力练习、肌张力康复护理以及站立行走等运动练习。这些练习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进步情况。
认知障碍
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症状。为了改善这些症状,我们需要通过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并及早进行干预。在康复护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基础行为练习、专注力练习、物品认知等方式进行康复护理与改善。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排尿功能障碍
排尿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预后康复过程中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改善这一症状,我们需要注意维护好患者的日常排泄护理。患者可以通过坐位排便练习或床上排便练习等方式增加排便功能的控制训练,提高自主排便能力。同时,患者还需要适当增加腹部以及盆底肌、括约肌等肌肉的针对性训练,如指导患者开展提肛运动、腰部扭转练习等。这些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排尿肌肉的功能,降低感染发生风险和相关并发症的诱发因素。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营养支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脑卒中带来的挑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