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血液病,保护生命之源

作者: 闫艳

血液病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先天性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如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可能导致遗传性血液病的发生。而后天环境因素,如化学物质、辐射、病毒感染等也可能诱发血液病。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缺乏运动等也是血液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了解这些高危因素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液病的发生风险。具体的应对策略包括——

1.早期诊断:对于疑似血液病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诊断方法包括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活检等。

2.综合治疗:血液病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3.心理支持:血液病的治疗过程往往漫长且痛苦,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康复与随访:在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和预防复发。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加强锻炼,也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血液病患者由于白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所以频繁发生感染的现象,就如“隐形炸弹”一般时刻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就感染部位来讲,口腔、呼吸道、消化道、肛周、泌尿道以及皮肤与外界相通的部位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就感染发生的病原体来讲,细菌、真菌、病毒是常见的,有时也会有寄生虫的感染。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

1.科学饮食: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每天都要进食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特别是一日三餐。为了防止食入污染的蔬菜、水果,食用之前应先洗干净,并要用足够的时间进行浸泡。能去皮的蔬菜和水果一定要尽量去皮,最大限度地去除残留的农药、化肥。注意饮食,应粗细搭配,营养丰富,比如适量食用瘦肉类、动物肝脏、豆类、海带、发菜、木耳、香菇等富含铁的食品可预防缺铁,适量食用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绿色新鲜蔬菜、水果及动物肝脏、肾等,可以预防巨幼细胞贫血。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口漱淡盐水或口漱口腔消毒液如口泰、朵贝氏漱口液等,特别对牙周炎或有龋齿的患者更当如此。碗、筷子、口杯要消毒,不可让别人乱用,在饭前要用开水冲烫后使用或高温消毒后使用。

2.远离毒素,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辐射的机会,降低环境污染对血液健康的影响: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源、X光、家装材料、油漆和皮革加工材料,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残留农药,应设法与它们隔离。

3.预防感冒:病毒及细菌的感染是血液病发病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再障和白血病与感染关系密切。因此提醒人们一旦发生感冒,尽早就医,及时治疗,平时应注意饮食起居,天气变化。室内空气新鲜,心情舒畅,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这是预防血液病的又一措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