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吞咽障碍,重获美味人生
作者: 朱婷 郑洁皎吞咽困难,将食物变成“敌人”
吞咽是人类几项最复杂的行为之一,而吞咽障碍则是指在食物或液体从口腔传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异常。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头颈部肿瘤、脑外伤患者以及老年人群,都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该高度怀疑存在吞咽问题:①口颜面感觉功能异常,如开口和闭唇困难、频繁流涎、进食后口腔内仍有较多食物残留;需要借助抬头或用力低头等方法才能咽下食物;食物含而不吞,吞咽动作无法启动;进食后食物从鼻腔或口角流出等。②呛咳,具体表现为在吞咽食物前、中、后出现咳嗽。③排除其他疾病影响,短期内体重减轻达30%以上。④音质改变,如声音嘶哑、发声不能、声带麻痹。⑤自我感觉异常,如自觉咽喉部有梗阻感、难以下咽、吞咽费力等,但进食流质食物时自我感觉无异常。
如果对吞咽问题置之不理,可能会出现以下后果:①由于频繁呛咳或咳嗽力量不足,导致无法将误吸入的食物或分泌物咳出,进而导致窒息。②反复肺部感染,严重者可能并发心力衰竭甚至死亡。③由于每日摄入的能量、电解质、微量元素等不足,引发营养不良。④因每日摄入水分不足而导致机体处于脱水状态,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能会继发酮症酸中毒等急症。⑤对进食产生恐惧感,进而排斥,久而久之可能产生抑郁、悲观厌世情绪。
科学训练,改善吞咽与口腔运动
存在吞咽障碍者,要积极接受科学的干预训练,以改善吞咽与口腔运动,具体方法包括:
颈部及吞咽器官体操 在所有吞咽训练开始前应该先进行颈部体操训练,如双肩关节的“耸肩运动”“画圈运动”,以及头颈部轻柔的“米字操”,以稳定躯干和提高吞咽训练的有效性。口颜面体操包括闭唇运动、示齿运动、缩唇运动、抿唇运动、双颊内缩运动、闭唇鼓腮运动等。下颌运动体操主要是下颌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进行研磨运动。舌运动操包括舌前伸及后缩运动、舌向左向右运动、舌尖从左向右扫过上唇、舌尖从上唇扫过硬腭、咂舌、舌绕唇等。
口腔运动训练 通过加强口唇的运动控制、力量及协调能力,从而改善吞咽功能。可利用压舌板、带棉线的小扣子、吸管、汤匙等进行闭唇抗阻训练、拢唇抗阻训练、缩唇抗阻训练、抿唇抗阻训练;也可利用咀嚼棒进行咬合训练;或借助棉签、压舌板、吸舌器进行舌各方向的主被动训练和抗阻训练。
气道保护训练 正常吞咽时呼吸是停止的,而吞咽障碍患者有时会在吞咽时出现吸气的情况,这样会引起误吸。通过以下呼吸训练可改善这一问题:①吹肥皂泡泡、吹哨子分级训练来提高呼吸控制能力。②学会迅速随意咳嗽,有助于清除咽部残留物。③腹式呼吸训练:仰卧屈膝位,用鼻吸气,以口呼气,腹部上可放1~2个枕头,体会吸气时腹部膨胀,尽可能做到“气沉丹田”,呼气时腹部有凹陷的感觉。④缩口呼吸训练:以鼻吸气后,缩拢唇呼气(发“u”“f”音),呼气控制的时间越长越好。
此外,声带闭合、喉上抬训练,也能改善上述问题,具体方法包括:①腹式呼吸维持5~10秒,进行一次咳嗽;②发元音“i”,音调由低逐渐延长发声音调,以促进声带最大限度地闭合;③持续发一个音节,努力延长发音的时间,同时保持发出的音质连贯一致;④运用各种音调进行持续性发音,以使声带向前关闭及喉上抬;⑤强化声门闭合训练,即坐于椅子上,双手支撑椅子做推压运动的同时屏气,然后突然松手、呼气发声,这个训练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
改善口腔感觉 口腔皮肤黏膜轻微的机械刺激或表皮温度刺激可提升患者的进食功能。如唇、舌、下颌的冰刺激;辛辣香料、薄荷锭等气味造成的嗅觉刺激;酸、甜、苦、咸等不同味道引发的味觉刺激等。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居家康复训练之前,应去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是否适合居家自我训练。如意识不清、情绪不佳、发烧超过38℃的患者,不适合进行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口唇部有明显破溃的患者,应进行少量体操和主动运动;高血压及心脏病控制不稳定的患者,慎行抗阻训练等。
加强家庭护理,助患者安全进食
面对吞咽障碍患者,家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安全进食。
提供易于吞咽的食物 在选择食物时,应遵循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宜松散、通过咽和食管时易变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残留的原则。首选蒸蛋羹、豆腐、米糊等糊状食物,同时要考虑食物的颜色、香气、味道、温度以及患者的个人喜好。为了增加液体食物的黏度,可适量使用增稠剂,以使吞咽难度变小。对于硬度较大或混合质地的食物,可以使用破壁机将其变柔软。需要注意的是,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芹菜、莴苣,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葡萄、西瓜,以及容易掉渣的食物如饼干、薯片等,容易造成误吸,应尽量避免提供给患者。
合理的体位摆放 保证患者在清醒及环境安静状态下进食。进食时最好取坐位,双脚平稳接触地面,双膝关节屈曲90°,躯干挺直,双上肢自然放于桌面。对于不能坐起的患者,也要尽可能保证其躯干呈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右侧,食物放入口腔健侧。
选择利于吞咽的姿势 仰头吞咽可利用重力使食团移动;低头吞咽可以使呼吸道入口变窄,防止食团进入呼吸道;从仰头吞咽至低头吞咽有利于舌根部后推;转头吞咽有利于清除梨状隐窝内的残留食物;反复吞咽有利于清除咽部残留物;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的交替吞咽有利于去除咽部残留物。
加强口腔卫生 吞咽障碍患者多面临口腔溃疡、出血、感染等口腔问题,处理不当,将继发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以及营养不良等全身问题。对于吞咽功能障碍较轻的患者,应每日刷牙3次;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应每日含漱漱口液3次;口腔内有病变或伤口的患者,应每日进行口腔冲洗;昏迷或者有气切的患者,应用棉球、纱布、海绵刷进行机械性擦洗。
掌握误吸及窒息的急救措施 一旦患者发生误吸,需鼓励并协助其咳嗽、咳痰,立即清除患者口鼻部的分泌物;不能清除时,拍背协助其尽快咳出。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考虑为窒息,应立即拨打120,同时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①呼吸困难或呼吸带有杂声,像被人扼住喉咙;②不能说话;③欲用力咳嗽而咳不出;④皮肤、口唇和指甲发绀;⑤瞳孔散大、意识丧失;⑥大小便失禁。
除上述,家属及照护者还应学会共情患者,表达对患者所面临问题及内心体验的理解;通过提供案例,提高患者认知,用理性的方法提高患者恢复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