溻渍疗法帮助患儿远离特应性皮炎
作者: 赵琳琳溻渍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疗法,是根据不同的病症,按照中药辨证论治原则,配成具有治疗作用的药液,用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称为“渍”,适用于四肢远端能浸泡的病变部位,以足、踝和小腿下段为主;将含有药液的纱布敷于患处称为“溻”,适用于不能浸着的部位,如小腿上段及大腿。因两法往往同时进行,故合称为溻渍法。溻渍疗法药少力专,直达病所,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小儿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疗效。
药物选择 中药溻渍的药物选择应基于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针对患儿的具体病情及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配方,常用中药如黄柏、黄连、苦参、金银花、地肤子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祛风除湿的功效。将所选中药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适量清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如米醋、白酒等),浸泡一定时间后,武火煮沸,转小火煎煮一定时间,滤去药渣,取药汁备用。药汁的温度需根据患儿皮肤耐受情况调整,因人、因部位而异,并根据患处情况辨证选择,避免过热造成烫伤或是效果不佳。首次使用前,需在患儿手腕内侧皮肤做小范围过敏测试,观察有无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
溻渍操作 将清洁后的患处皮肤用纱布或脱脂棉蘸取适量药汁,轻轻涂抹于患处,或以纱布浸透药汁后湿敷于皮损处。注意保持药汁与皮肤的接触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根据患儿反应可适当调整。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可能会感受到轻微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是暂时性的,并在溻渍结束后自行恢复,此现象被视为正常反应。然而,若患儿出现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伴有烧灼感或针刺样疼痛,应立即中止治疗,以确保患儿的安全与舒适。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患儿抓挠患处,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出汗,以及减少摩擦和刺激。
治疗频次 依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及医生的专业建议,患儿每天可以进行1~2次的治疗。这样的治疗需要持续进行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治疗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都将由医生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效果。患儿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照规定的次数和时间进行治疗,直到症状出现明显的改善或者完全消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儿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身体的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以加速身体的康复。
治疗后及时使用适合儿童的保湿产品,如含有透明质酸、甘油等成分的乳液或霜剂,有助于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减少复发。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在饮食方面,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或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宜选择温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中药溻渍疗法在小儿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需注意药物选择与配制、治疗方法的科学性,以及辅助治疗、饮食与护理的全面性,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有效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