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早产儿的语言发育或已掉队
作者: 乔弘历 胡富祥早产儿是指在孕期不足37周的情况下出生的婴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早产儿出生时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而比足月儿更容易出现神经损伤和神经心理发育障碍,主要体现在语言感知、词汇学习和语音发展等方面。
研究发现,婴儿长时间处于母语环境中,会在出生后第一个月时展现出对母语语音模式的初步处理能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们会进一步表现出分割音节和单词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婴儿语言学习的基础。如果缺乏这些能力,或者处理母语语音和分割音节的能力滞后,将会对后期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在幼儿还未能开口说话的时期,他们已能听懂并理解他人的话语。这意味着,语言理解能力会比口语能力提前几个月发育。在语言处理过程中,理解是基础。
然而,相关统计表明,极低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在理解和表达词汇方面明显落后于足月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异愈发显著。再者,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在社交互动中的回应较少。他们的“牙牙语”出现的时间较晚,且标准音节数量较少。而幼儿在前语言阶段的交际能力,是预测其后续语言发展的重要指标。出生后6个月内的“牙牙语”发声频率与词汇习得速度有关,即“牙牙语”越复杂,词汇习得越快。这表明早产儿的早期语音发育迟缓,可能会对其后续的词汇和语法发展产生影响。此外,极低体重早产儿相较于足月儿,更容易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认知功能上与同龄正常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在学龄期面临更多的学习挑战。即使在青少年时期,极低体重早产儿的认知评分仍然普遍低于正常儿童,且其认知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另有研究发现,低体重早产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g)在学业上往往不如足月儿,这主要表现在数学和阅读能力上。他们在算术、应用题和数字处理方面的能力较弱,这也反映在他们较高的复课留级比例上。此外,极低体重早产儿的学业成绩低下可能暗示了他们在视空间、视运动、逻辑理解以及言语能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在学龄期,早产儿在解码或阅读理解方面也未能赶上同龄的足月儿。
那么,如何帮助早产儿避开或克服语言发育的困难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早期干预:对于早产儿来说,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并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和教育支持。医生会对孩子的听觉、言语、语言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进而制订短期和长期的康复治疗方案。
(2)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对于婴幼儿来说,家庭是语言学习的主阵地,而父母往往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对于还未出现“牙牙语”的早产儿,家长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治疗的形式,提高孩子的听觉、视觉、触觉、注意力、语言沟通等能力。对有口语、但语言发育迟缓的早产儿,可以通过绘本阅读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促进其语言的习得和交往能力。在活动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当孩子掌握了新的沟通技巧时,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当孩子表达不准确或表达错误时,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帮助。
总之,早产儿的语言发育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克服这些困难。通过早期、个性化与科学的干预措施,我们可以帮助早产儿克服语言发育的困难,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发育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