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如何守好“生命线”

作者: 周丽霞

动静脉内瘘,作为首选且高效的血管通路方式,通过外科手术将患者自身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构建了一个人工的血流通道。这一设计巧妙地使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显著提升了静脉血流量,确保了透析机对充足血流量的需求得到满足。这种血管通路不仅为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保障,还极大地降低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身体痛苦和感染风险。因此,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成为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包括:

1.避免压迫与负重

为了维护内瘘侧手臂的血液循环并防止血栓形成,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压迫或持重物。在睡眠时,不应将手臂放在枕头下或身体下方。此外,建议不要在内瘘侧手臂上佩戴手表、手镯等饰品,并确保衣袖宽松舒适,避免过紧束缚。

2.定期检查与自我监测

为了确保内瘘的畅通和透析治疗的效果,患者应每日进行自我检查。这包括触摸内瘘吻合口处是否有震颤感,以及用听诊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如果发现震颤减弱或消失,或者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应及时就医检查。此外,患者还需定期接受B超检查,以评估内瘘的通畅度和血流量,以确保透析治疗的有效性。

3.预防感染

患者需每日检查内瘘侧手臂,确保无红肿、渗血、渗液等现象。透析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内瘘侧手臂,并用无菌纱布或防水止血贴覆盖穿刺点,防止洗澡时水进入穿刺部位。透析结束后,同样需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

4.优化饮食结构

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会丢失大量蛋白质,因此需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以满足机体需求。优质蛋白主要包括牛奶、鸡蛋、鱼、瘦肉等动物性食品,其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接近,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2g/kg体重以上。

血液透析患者还需注意控制钾、磷等电解质的摄入。高钾食物如香蕉、橘子、土豆等应尽量避免食用;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坚果、豆类等也需适量控制。同时,患者可在烹饪时将青菜和肉类经焯水后再进行加工,以有效清除食物中的钾和磷。

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水肿;低脂饮食则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应尽量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等。

血液透析患者需根据医嘱设定每日水分摄入量,并尽量保持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以防体内水分过多导致容量负荷过重,引发心衰、高血压等并发症。

5.心理支持与情绪管理

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包括疾病本身带来的恐惧、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等。因此,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病友会或心理咨询等方式,分享感受,获得理解和支持。同时,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6.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患者及其家属应了解并掌握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如内瘘出血、血栓形成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冷静,并迅速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初步的自救处理,如压迫止血等。

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和随访。复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透析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