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肾脏,守护生命之源
作者: 陶小红肾脏,这对位于人体腰部的宝贵器官,其结构精妙,功能强大。它们通过数百万个微小单位——肾单位,日夜不停地工作,过滤血液中的杂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保留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此外,肾脏还扮演着调节电解质平衡(如钠、钾)、维持酸碱平衡以及分泌激素(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等)的重要角色。一旦肾脏功能受损,人体内环境将失去平衡,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少尿、水肿、皮肤瘙痒乃至高血压等。
识别警示信号
肾脏病,这个看似遥远的名词,实则可能潜伏在我们身边。了解并识别其早期症状,对于及时干预至关重要。以下是几个简单易记的肾脏健康自查小贴士:
观察尿色 正常尿液应为淡黄色,清澈透明。若尿液呈现茶色、洗肉水样或酱油色,可能是肾脏问题的信号。
记录尿量 每日尿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为宜。尿量骤减或增多,尤其是伴随水肿,应引起警惕。
留意泡沫 晨尿中泡沫多且不易消散,可能提示蛋白尿,是肾脏损害的迹象之一。
检查水肿 按压小腿前侧,如有深坑,或眼睑、面部持续水肿,需考虑肾脏疾病可能。
监测血压 肾脏病与高血压常相互关联。不明原因的高血压,尤其是年轻人,应尽早检查肾脏。
注意气味 严重肾脏病患者,因体内毒素积累,口腔可能散发尿味,伴皮肤瘙痒。
避免肾脏损害
肾脏病的发生,既与个体遗传背景、免疫系统异常等内在因素有关,也深受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以下几点,是应尽量避免的肾脏损害“雷区”:
过度劳累与熬夜 长期超负荷工作,缺乏休息,会加重肾脏负担。
不良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高蛋白饮食,均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滥用药物 抗生素、止痛剂、非甾体抗炎药及某些中草药的不当使用,是肾脏损害的常见原因。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化学制剂、重金属(如某些美白产品、不合格装修材料)及大气污染,同样威胁肾脏健康。
感染与炎症 病毒、细菌感染及慢性炎症,可诱发或加重肾脏疾病。
早期筛查,预防为先
鉴于肾脏病的高发性及后期危害,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定期体检,特别是针对肾脏病的专项检查,是预防和控制肾脏病的关键。以下项目应纳入常规体检范畴:
尿常规 检测尿液成分,初步判断肾脏功能。
血肾功能检查 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滤过功能。
血糖、血尿酸 高血糖、高尿酸是肾脏损害的常见原因,需定期监测。
血压测量 高血压是肾脏病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其危险因素之一。
尿蛋白/肌酐比值 更精确地反映肾脏损害程度。
肾脏彩超 直观观察肾脏形态,辅助诊断肾脏疾病。
肾脏,这一沉默的生命守护者,值得人们更多的关注与爱护。通过了解肾脏病的基本知识,识别早期症状,避开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定期进行肾脏健康检查,可以有效降低肾脏病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记住,肾脏健康不是一时之事,而是需要持之以恒的生活方式调整与关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肾脏加油,为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