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不容忽视的“咳嗽魔王”
作者: 龙小慧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
百日咳,这一名称源自古代医学对其病程的直观描述,即患者往往需经历长达百日的咳嗽,症状方能逐渐缓解。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这一疾病的本质,但“百日咳”这一称呼却因其形象生动而沿用至今。
百日咳的病原体是百日咳鲍特菌,这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仅感染人类,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该菌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会散播到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引发感染。百日咳鲍特菌能够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通过分泌毒素和酶类物质破坏细胞结构,造成呼吸道保护性细胞丧失,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咳嗽等临床症状的出现。
冬春季节易高发
百日咳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分布和地区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冬春季节是百日咳的高发期,这可能与气温变化、人群聚集等因素有关。《中国百日咳诊疗与预防指南2024年》中提到,2018-2022年中国百日咳发病率,<1岁婴儿占比52.40%,5~9岁儿童占比13.01%,≥10岁的儿童及成人占比2.49%。由数据看出,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幼儿是百日咳的主要易感人群,这可能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有关。此外,百日咳的流行还受到疫苗接种覆盖率、人口密度、卫生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疫苗接种覆盖率低的地区,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在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百日咳的传播也更为迅速和广泛。
止不住的咳嗽是主要症状
百日咳的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其症状之严重、病程之长令人印象深刻。整个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在疾病初期(卡他期),患儿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流涕、打喷嚏等。随着病情的进展,进入痉咳期,咳嗽逐渐加剧并出现特征性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这些咳嗽发作往往突如其来,患儿会连续咳嗽数十声甚至上百声,直至咳出大量黏稠痰液或呕吐出胃内容物后方能暂时缓解。咳嗽发作时,患儿常面红耳赤、眼泪鼻涕齐流,甚至出现发绀、窒息等严重症状。此外,部分患儿在咳嗽末期还会出现“鸡鸣样”的吸气性吼声,这是百日咳特有的体征之一。除了咳嗽症状,有部分体弱的患儿还可能伴有心肺功能受损、脑病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恢复期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减轻,直至完全停止。
需借助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百日咳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于典型病例,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然而,由于百日咳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因此往往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测来进一步确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鼻咽拭子培养、核酸检测等。这些方法能够直接检测到百日咳鲍特菌或其核酸片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血清学检查也是诊断百日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百日咳特异性抗体的变化(如IgM和IgG抗体的出现和升高),可以辅助诊断并评估病情。
病原治疗是关键
百日咳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原治疗、对症治疗和并发症处理3个方面。
其中,病原治疗是百日咳治疗的关键所在,旨在杀灭或抑制百日咳鲍特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如百日咳鲍特菌对一线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高度耐药,可使用复方磺胺甲唑,但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确保剂量和疗程的合理性。早期、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症治疗主要是缓解患儿的咳嗽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症状的患儿应及时给予氧疗等支持治疗。并发症处理是百日咳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需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接种疫苗是最好的预防
预防百日咳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首先,对于已确诊的百日咳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且至少接受抗生素治疗一周以上,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其次,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都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最后,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包括免疫规划类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和非免疫规划类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包含了百日咳鲍特菌的多种抗原成分,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有效预防百日咳的发生。具体的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鼓励全程接种,守护孩子健康。
日常生活中,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连续不断的咳嗽、呼吸困难、面部充血、呕吐等百日咳的典型症状时,应该立即带孩子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一旦确诊为百日咳,家长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给孩子服用药物。这是因为百日咳的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只有按照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才能有效清除体内的百日咳杆菌,防止病情反复。家长应该督促孩子按时服药,切勿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在孩子生病治疗期间,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这是因为孩子患有百日咳时,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容易引发咳嗽。因此,家长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刺激性的气体和粉尘。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是否有所缓解,是否出现新的症状或并发症等问题。一旦发现异常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家长还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应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在生活习惯方面,应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帮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有效促进身体的恢复。
我们相信,在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咳嗽魔王”百日咳必将被我们战胜,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