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宝典
作者: 王晓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常见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有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等。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大多是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重症者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器官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症状。
而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物、水、接触等传播途径而引起感染,患者主要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另外还有轻重不同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这些疾病尤其对儿童和体弱的人容易感染,有必要掌握一些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困扰。
风疹:加强孕妇保护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传染源,患者的口、鼻、咽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有危害,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因此要加强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的健康教育,避免感染。
2.免疫接种
选用减毒风疹活疫苗,有效免疫持续时间5~8年,疫苗需冷藏运输和储存,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针对其传播途径,风疹流行期间应避免或减少去公共场所,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进行空气消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麻疹: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感染初期患者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
针对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但通过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离前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因此预防的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提高其免疫力。
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毒6天后注射无效。
2.自动免疫: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7岁复种。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流行性腮腺炎:早期隔离患者
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天,通常为18天。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预防措施】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实施隔离。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对患者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预防接种自动免疫。
水痘:避免与病例接触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因此易在幼儿园、小学集体机构引起流行。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
潜伏期一般为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颜面、头部为次,四肢较少,掌跖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皮损常分批发生,因而丘疹、水疱和结痂往往同时存在,病程经过2~3周。患儿抵抗力低下时,皮损可进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
【预防措施】
重点在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若从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易感者与患者密切接触,可应急接种水痘疫苗,越早越好,能有效阻止疾病的发生或减轻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已接种过2剂水痘疫苗或是患过水痘者则无需接种。
细菌性痢疾:注意饮食卫生
是由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我国最常见的几种肠道传染病之一,儿童和老年人都是高发人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可反复感染。志贺菌进入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数量、致病力和人的抵抗力。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感冒、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即使感染少量细菌,也容易诱发细菌性痢疾。
【预防措施】
学校、家庭等发现患者或带菌者,应及时进行有效隔离和彻底治疗。对从事饮食业、保育及水厂工作的人员应定期检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不得从事上述行业的工作。就个人而言,饭前便后及时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少吃快餐和外卖食物,不喝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