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肝癌,请收下这份“肝”货

作者: 申燕军

肝癌,又称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70万的人死于肝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肝癌发病率高,病程进展快,如不加以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了解肝癌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肝癌,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病毒性肝炎是主要原因

很多患者听说自己得了肝癌后,都会有些难以置信:我为什么会得肝癌?其实,癌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肝癌来说,常见的病因归纳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类:

病毒性肝炎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大国,原发性肝癌中超过80%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虽不是必然,但属于肝癌的高危因素。同样,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是肝癌产生的原因之一。

脂肪肝 肝癌的发生与脂肪肝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脂肪肝病变的过程中,肝细胞会长期暴露在脂肪过载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会引起细胞的应激反应和炎症,导致肝细胞DNA损伤。一旦DNA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触发肝癌的发生。研究数据显示,脂肪肝病患者的肝癌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4倍以上。

酒精 大量饮酒也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最常见原因。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其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乙酸会对肝细胞产生损伤。

遗传 肝癌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如家族性肝癌等。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如P53、β-catenin等,可以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此外,霉变食物里的黄曲霉毒素、环境污染、水污染等,以及肥胖和2型糖尿病都会增加肝癌的发病概率。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放射线等也会增加肝癌的风险。

早期诊断率非常低

目前肝癌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排第4位,在我国肿瘤致死人数“排行榜”中也多年稳居第2名。肝癌的早期诊断率非常低,这与其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很难自己察觉有着密切关系。随着肿瘤的增大和扩散,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肝区疼痛 肿瘤不断增大,会拉伸肝包膜,导致肝痛。这种疼痛可能是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隐痛、钝痛或胀痛,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加剧。

消化道症状 肝癌患者往往存在慢性肝病史,加之晚期肝癌可能导致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可能会出现没有食欲、进食量减少、饭后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反酸和腹泻等症状。

全身虚弱 肿瘤的消耗和肝脏功能的下降会导致全身虚弱和乏力,患者可能体重减轻,少数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恶病质状况。

发热 发热是肝癌的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低热,温度可能在37.5℃~38℃,也可能呈不规则、间歇性或持续性的高热。

肝外转移症状 如果肝癌转移至肺部,可能会导致咳嗽、咯血;如果转移至胸膜,可能会引发胸痛和血性胸腔积液;如果转移至骨骼,可能会引发骨痛或病理性骨折。

黄疸 皮肤发黄、眼球变黄、尿液黄等是黄疸的表现,这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或胆汁淤积引起的。

出血倾向 可能出现牙龈、鼻出血及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所致。

此外,晚期肝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肝性脑病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排查。目前,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肝癌诊断的主要方法,病理组织活检则是最终确诊的手段。

靶向治疗多不需要做基因检测

肝癌曾被称为“癌中之王”,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肝癌首选治疗方法。因其起病隐匿,仅有30%的患者可以被早期诊断。更多的情况是,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就可能已到中晚期,甚至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时可以联合使用介入、放疗、消融、靶向和免疫等治疗方法,使肿瘤转化降期,让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

介入治疗是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血管来抑制肿瘤生长的方法;放疗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消融治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者能量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从而破坏肿瘤细胞;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基因变异的治疗方法,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需要注意的是,肝癌的靶向治疗通常不推荐进行基因检测,因为目前的多靶点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多纳非尼、阿帕替尼和瑞戈非尼等都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而不是直接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基因检测仍然是有用的,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可能会对某些靶向药物反应更好。例如,如果肝癌患者携带VEGF基因扩增,他们可能对索拉非尼的治疗反应较好;如果检出MET基因的突变或扩增,卡博替尼可能是一个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此外,对于一些已经对指南推荐的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找到新的治疗策略。例如,一些患者可能携带对特定靶向药物敏感的基因变异,而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发现这些变异并指导治疗。

从源头预防,远离“肝”扰

日常生活中要想远离肝癌的侵袭,应该从避免肝癌的诱因做起,具体是——

接种肝炎疫苗 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第一剂,然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接种第二剂和第三剂。成人如果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也应该尽早接种。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如饮食、手术、输血、注射、针灸和理发等。

积极治疗肝病 如果有肝癌高危因素疾病,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随访,及时控制病情进展,才能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比如,已经确诊的肝炎患者,要积极、规范地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每天工作适度,避免经常熬夜加班,避免过度脑力以及体力劳动;拒绝霉变食物、烟熏食物;不抽烟、不喝酒;多吃蔬菜水果。

有针对性的筛查 高风险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肝癌筛查,这部分人包括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史、有家族肝癌病史、长期饮酒、有脂肪肝或者肝硬化病史的人群。筛查项目通常包括血液测试(如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和肝部超声检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