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容易长结节,该怎么办
作者: 程亦勤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各单位定期职工体检的普及,被CT提示有肺结节,B超提示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人担心,结节会不会转变成癌,又该如何消除呢?
首先要明确,目前由于CT、B超等设备的精度和分辨率的大幅提高,以前所不能见的小结节灶得以显现,这是造成此类人群增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当今生活、学习、工作的快节奏,也是容易引起各脏腑间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结节只是这些脏腑间不平衡的一种表现而已。
有人懂些中医知识,认为结节是爱生气引发肝气郁结所致,一旦肝气郁结,人就容易形成“结节体质”,这只说对了一部分。中医认为,结节的形成主要与气结、痰凝、血淤有关,其中气结与肝的关系最密切。而肝主疏泄,即肝气具有疏展、升发的生理功能,就是说肝气的疏泄直接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怒是生气的外在表现,生气的外在表现形式因人而不同,外向、性子急的人往往表现为发怒,内向、性子缓的人往往表现为生闷气,因此爱生气是会伤肝的,生闷气之人更容易引起肝气郁结。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是可以出现结节的;若仅仅是气结,那出现的结节往往忽大忽小,变化不定,不容易成形,临床表现为每次检查报告显示的结节大小、位置都不一样,或结节时有时无。只有当肝气郁结进一步发展,损及脾气,脾胃运化失司,出现痰凝;或母病及子(肝为心之母),损及心气,血行不利甚至出现血淤时,结节才会成形,固定一处。所以,结节的形成大多以气结为先,痰凝血淤在后。
从调畅气机这个源头来说,防治结节要抓住疏肝理气这个关键点。那么,疏肝理气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学会自我调畅心情,懂得及时释放不良情绪,遇事生气时要适当发出来,也可找与此事不相干的同事或亲人、知心朋友交谈疏解,也可先放下此事,找一些平时喜欢的节目娱乐一下,但切忌过度饮酒或暴饮暴食。
其次,保证足够的睡眠,尤其避免熬夜。我们的身体就像机器一样,各脏腑器官也需要定时休息和养护,深眠后周身阳气才可入营血。卧则血归于肝,肝脏得养,其疏展、生发功能才可正常发挥,丑时(凌晨1~3点)为肝经当令,养肝正当时,因此最晚子时就应入睡,才能顺应昼夜阳气消长的自然规律。
第三,不建议临睡前吃夜宵,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这会造成入睡后营血归于脾胃,使肝失于血之濡养,影响次日肝功能的正常发挥,日久还会出现肝气郁结。
第四,入睡前不宜进行激烈活动,或看情节紧张、恐怖的影视及书籍,以免造成心血澎湃,难以入眠;子盗母气,血不养肝,日久也会出现肝气郁结。
第五,对于平素容易激动、生气之人,可以选用玫瑰花、枸杞子、麦冬、玳玳花等泡水代茶饮,可疏肝理气、柔养肝脏。
若出现肺、甲状腺、乳腺或其他脏腑固定不消之结节,并有增多、增大的趋势者,应当及时前往医院相关专科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