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子宫腺肌症,重在化淤
作者: 肖鸥子宫腺肌症(AM)属于一种妇科病症,主要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入侵子宫肌层所致,以月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性交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AM在过去多发于40岁以上的经产女性,但近两年其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主要高发人群为孕龄女性,这对女性的婚姻及生活品质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治疗AM,西医多采用激素类药物,但多少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古籍中虽无相关疾病的记载,但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崩漏”“痛经”等范畴,辨证使用下列方剂,多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补肾活血散淤汤
【组方】延胡索、菟丝子、川芎、紫河车、当归、鬼箭羽、赤芍、青皮各10克。
【用法】水煎至200毫升,分早晚服用,餐后0.5~1小时内服用。
【方解】紫河车、菟丝子为君药,两者可补肾益气;川芎、当归为臣药,两者合用具有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延胡索配合青皮可活血定痛、疏肝理气,同为佐药;赤芍、鬼箭羽为使药,合用可起到活血祛淤之效。补肾活血散淤汤具有标本兼治之效,能从根本上调节患者肾气虚弱的本质,有助于改善淤血阻滞等症候。
助阳化淤消癜汤
【组方】紫石英、石见穿各15克,五灵脂、山药、茯苓、续断、杜仲、香附、赤芍各10克,木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连续服药6个月。
【方解】紫石英、五灵脂为君药,有化淤止痛之效;山药、茯苓、杜仲、续断有补益肾气之效;木香、香附功擅理气止痛;赤芍、石见穿能活血祛淤、消症散结,诸味合用可起到补肾助养、活血祛淤之效。
少腹逐淤汤
【组方】元胡、赤芍、小茴香、五灵脂各20克,川芎、干姜、没药各15克,当归、蒲黄各10克。
【用法】水煎200分钟,放至合适温度后,低压缓慢给患者进行保留灌肠。灌肠后患者取左侧卧位20分钟,再平卧20分钟。灌肠时间可选择在患者月经来的前3天或月经结束后1~7天内,可连续治疗3~9个月,具体治疗时间按照病情情况而定。
【方解】小茴香、干姜能温经散寒;当归、赤芍、川芎能养血、活血、行淤;蒲黄、没药、元胡、五灵脂等能化淤止痛、活血,全方具有活血化淤、温经通络之效,能够松弛子宫平滑肌。将其浓煎后进行保留灌肠,能使药液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
加味四物汤
【组方】白芍12克,当归10克,干地黄、熟地黄、香附各9克,川芎8克,延胡索、蒲黄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月经前10天开始服药,月经期间停药,共治疗6个月。在此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效果更加,方法为:主刺次髎(深针)、中髎(深针)、中极、蠡沟、行间穴,每次30分钟,每周3次,共治疗6个月。也可配合艾灸:麦粒灸三阴交、隐白穴,3~5壮/次;温和灸关元、脾腧、膈腧穴,艾条距离穴位2厘米,每穴2分钟,期间掸灰1次,每周 3次,共治疗 6 个月。
【方解】加味四物汤本身具有补气活血、缓解疼痛之效,能够对月经量过多所致的血海空虚及久病必淤起到缓解作用。方中的当归、干地黄能够补血活血,其水提取物具有镇痛之效;熟地黄功擅补血;川芎可入血分理血中之气;白芍具有养血之效;香附能行气解郁,可达到调经止痛之效;延胡索除了能够镇痛,还有助于抑制炎症;蒲黄能够活血化淤,且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全方合用能行气活血、行气解郁。而针刺具有改善局部血流、抗炎效果显著等特点,与加味四物汤配合使用,能明显改善AM症状,促进疾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