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检测,你了解吗

作者: 罗敏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病死率较高。

艾滋病有传染性,主要包括以下3种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含有艾滋病病毒,唾液、泪液和乳汁等体液中也可以含有艾滋病病毒。

2.血液接触传播。主要是共用针具吸毒、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者是血制品以及医疗操作等,都可被感染。

3.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以经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也可以在分娩的过程中或者在产后哺乳中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我国新发感染者每年在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9.0/万。

通过检测可以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早发现才可以早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抗体检测 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试验(IFA)。快速检测法,也称为金标法,也是抗体检测的一种方法,根据免疫层析法的原理,用于HIV抗体检测的定性检测。

抗原检测 用ELISA检测P24抗原,在HIV感染早期尚未出现抗体时,血中就有该抗原存在。由于P24量太少,阳性率通常较低。现有用解离免疫复合物法或浓缩P24抗原,来提高敏感性。

核酸检测 患者感染HIV后,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复制,当血液中的病毒RNA高于核酸检测试剂检测下限时,HIV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此时可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HIV抗体初筛结果作出判断。目前认为HIV核酸检测的窗口期可缩短至1周左右。

病毒分离 通常采用HIV阴性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受检者标本共培养,通过检测培养上清液中p24抗原或逆转录酶活性以及病毒基因组鉴定来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

基因型耐药检测试剂 HIV耐药检测结果可为艾滋病治疗方案的制订和调整提供重要参考。检测结果为HIV耐药,表示该感染者体内病毒可能耐药,同时需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充分考虑HIV感染者的依从性,对药物的耐受性及药物代谢吸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自测试剂 扩大检测(尽可能多地发现AIDS患者/HIV感染者)是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核心策略之一。由于此疾病的隐匿性,及社会歧视、耻辱感等的存在,高危人群获得医学专业实验室检测的覆盖率仍不足。此前,我国首次批准了可用于消费者自测用途的HIV尿液抗体检测试剂。与其他检测试剂不同,自测试剂在试剂性能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其产品设计更易操作,说明书编写更为通俗,适合无专业背景的人使用。

CD4淋巴细胞计数 通常情况下,当个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该病毒会侵犯人体内CD4淋巴细胞,而且还会在细胞内进行大量繁殖,以此达到破坏细胞的免疫功能。因此,在进行HIV病毒免疫检验过程中,可通过CD4淋巴细胞计数来检验个体是否感染HIV。

总而言之,艾滋病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和传染性的疾病,大家应正确看待,积极做好该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相关症状时,应第一时间到正规机构进行检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