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虽退仍痛,警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作者: 刘砂金 蔡靓羽

3个月前,李大爷的右侧腰部皮肤突然出现大面积红斑,上面还冒出了密密麻麻的小水疱,疼得李大爷彻夜难眠。经过详细的检查,李大爷被诊断为患上了带状疱疹。在坚持了1个月的治疗后,李大爷的皮疹开始结痂并逐渐脱落,表面看来似乎已经痊愈。然而,令人困扰的是,他依旧感到右侧腰部疼痛难忍,每天吃了止痛药和安眠药后才能勉强入睡。不堪其苦的李大爷,决定前往医院疼痛科,寻求进一步的治疗。

皮疹虽退仍痛,警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0

为什么皮疹明明已经好了,疼痛却仍然存在?事实上,李大爷的带状疱疹并未完全康复,而是发展成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虽然很多人知道带状疱疹,但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往往不为大众所熟悉。很多患者都像李大爷一样,直到疼痛难以忍受后才寻求医生的帮助,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治疗的延误。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严重的并发症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且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源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次激活,表现为皮疹消退后持续或反复的神经痛,疼痛可以是刺痛、烧灼痛或针刺样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常常诱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不是所有带状疱疹患者都会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而言,具有以下特征的人更容易“中招”。

(1)高龄,一般年龄超过50岁,如果得了带状疱疹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2)疼痛在皮损前出现,初始疱疹皮损的面积大、疼痛程度重。

(3)疱疹发生在头面部、会阴部、四肢等特殊部位。

(4)合并有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抑制等。

疼痛不能忍,尽早治疗是关键

许多患者由于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缺乏认识,一旦皮疹消退便误以为疾病已痊愈,即便感到疼痛,也常以为“熬一熬就能过去”。殊不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非普通的疼痛,其痛感强烈,且作为一种并发症,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原则是“尽早、足量、足疗程和联合治疗”。目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以及5%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其中,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效药物。此外,我国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克利加巴林,在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3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已获批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2.微创介入治疗

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该如何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呢?简而言之,微创介入治疗通过使用极细的导管和微型器械,将药物精准输送到患者的疼痛区域,或者将治疗设备导入神经周围,通过射频消融、电刺激等手段来缓解乃至消除疼痛。这种治疗方式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病变部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和创伤。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的优势。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立刻就能感受到疼痛的减轻,并迅速回归正常的生活。

3.中医特色疗法

在中医的视角下,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取精确施治策略,开具定制化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常规针灸、颊针、热敏灸,以及刺络拔罐等多种中医外治技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疼痛区域和相关经络穴位,旨在疏通经络、平衡气血。这些中医特色疗法能有效缓解由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引起的疼痛、失眠等不适,助力患者走向康复之路。

做好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工作

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关键在于增强自身免疫力,以避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初次感染,同时避免病毒的再激活。对于易感人群,建议采取均衡饮食、适度锻炼、情绪管理、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科学方法来增强免疫力。

此外,在带状疱疹急性期尽早地进行干预,也能有效地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一旦出现带状疱疹的疑似症状,患者应该立即寻求医疗帮助,以便尽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疼痛科的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抗病毒药物和急性期疼痛的控制也是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手段。

针对中老年群体,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策略。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减毒活疫苗和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两种类型,在健康成人及特定免疫功能受损或紊乱患者中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接种意愿的中老年人可以前往社区医院进行咨询,并完成疫苗接种。

(编辑    顾欣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