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骨质疏松症

作者: 朱海琼

前段时间,王奶奶在家弯腰捡东西后出现了难以忍受的腰痛,来院检查后被确诊为重度骨质疏松且伴腰椎压缩性的骨折。王奶奶很纳闷:“我就弯个腰,也没有跌倒,怎么就骨折了?”医生给她做了详细解答,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属于高发疾病,但是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所以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会让骨头“变脆”,易发生骨折,只有经过详细检查才能确诊。经过医生的讲解,王奶奶豁然开朗,平时她就有腰背疼痛、身体乏力的表现,但自己没有重视,才导致今天这样严重的后果。

骨质疏松,严重威胁老年健康的疾病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表现,严重的打个喷嚏、弯个腰都会导致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约有50%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

骨质疏松常好发于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母系亲属有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病史、低体重、长期卧床、酗酒、吸烟、运动缺乏、钙摄入量减少、过量饮用碳酸饮料、过早绝经、患有糖尿病等疾病、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人群。

目前,临床采用骨密度测定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骨质疏松是一种可诊断、可治疗的疾病。即使是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在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后,也可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因此,做好骨质疏松的筛查诊断工作,就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

骨质疏松人群如合并急性骨折,应先予外科干预,待外科病情稳定后,再予内科综合治疗。内科综合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物理治疗、营养康复治疗。除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尤应重视日常养护。

1.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均衡膳食,饮食上须做到膳食多样化。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包括谷薯类、 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保证奶及奶制品摄入,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约300毫升为宜,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

2.充足日照:每日暴露日晒15—30分钟,帮助维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

3.规律运动:建议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除了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外,还可以借助弹力带、哑铃进行抗阻训练,保持身体平衡、稳定、协调、柔韧性等。

4.补充维持骨健康的钙剂和维生素D: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老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骨质疏松患者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每天800—1200国际单位,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2000国际单位。

5.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明确适应证后,骨质疏松症状严重者可选择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口服制剂阿仑膦酸钠(每周口服1次)、静脉制剂唑来膦酸(每年静脉滴注1次);降钙素类,如鲑降钙素(肌内注射);地舒单抗(每半年一次,皮下注射)等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服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医嘱、按疗程用药。

6.中医药治疗: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多以改善症状为主,能改善本病证候的,且药物有效成分较明确的中成药主要包括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苷和人工虎骨粉。

7.物理治疗:

(1)骨质疏松治疗仪:可以调节骨代谢、减少骨量丢失、提高骨密度,快速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腿部疼痛。每年1—2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共30次,10次为1个疗程。

(2)高能红外治疗技术:用于对深部疼痛和炎症的治疗,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消除肿胀,加速创面愈合,改善疼痛。每天照射1—2次,每次15—20分钟;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4个疗程为佳。

8.防跌倒健康教育: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而90%的骨折都是在跌倒后发生的,因而老年人务必要防跌倒。为防止跌倒,可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比如避免地面不平整,考虑安装地灯,卫生间墙面安装扶手,尽量采取坐浴等。对于服用降压、利尿药物的老人,起床应做到“3个30秒”,即先在床上躺30秒,再把双脚放在床下,在床沿边坐30秒,然后双脚落地站立30秒后走路,可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跌倒。

总之,提高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度,可让我们早发现、早治疗,为中老年人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编辑    王    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