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来袭,你的关节准备好了吗

作者: 王浩洋

专家简介

寒风来袭,你的关节准备好了吗0

王浩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膝关节置换加速康复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委会委员。擅长各种髋膝关节相关疾病的诊治,包括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擅长髋膝关节初次置换手术、关节周围截骨矫正髋膝关节发育畸形相关手术。

天气转冷,不少人常会感觉关节隐隐作痛,活动受限,这或许是骨关节炎“找上了门”。年过四十五,即意味着步入中老年阶段,人体的各项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发生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痛,也易患上各类关节炎。那么,关节疼痛都是患上了骨关节炎吗?常见的关节炎又有哪些?

寒风来袭,你的关节准备好了吗1

4种关节炎须了解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出现了手关节、腕关节等关节疼痛,伴有关节肿胀,活动也不灵活,早晨起来四肢僵硬。这些关节疼痛都是骨关节炎导致的吗?其实不然,风湿病、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也有可能引起关节疼痛。

1.风湿病

“风湿”一词起源于中医,也称为“痹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关节、骨骼、肌肉或者关节骨骼附近的肌腱、软组织疼痛的一类疾病。现代风湿免疫病是指一组主要累及骨、关节和软组织的疾病,与自身免疫系统相关,造成关节等各个系统器官的损伤。患上风湿病后,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正常的关节组织,引发关节炎症和疼痛。

2.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常因饱餐饮酒、疲劳、紧张、关节损伤、受冷受潮等原因诱发。临床按其病程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及晚期。急性期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足弓、踝、膝、手、腕及肘关节等亦可累及。间歇期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血尿酸增高。慢性期可见痛风石形成,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等问题,甚至发生骨折、肾脏损害等。关节肿痛不是痛风最主要的危害,30%左右的患者可见痛风石、肾脏合并症,以及输尿管结石等。晚期患者则可能出现高血压、肾和脑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问题。少数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

3.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关节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及活动受限,中晚期患者可出现手指“天鹅颈”及“纽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掌指关节尺侧偏斜)。除关节外症状主要表现为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及心、肺、神经系统受累等。类风湿关节炎以30—5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约80%的患者为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环境污染因素、性激素、免疫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4.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及继发性骨质增生为主要改变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晨僵、关节积液及骨性肥大,可伴有活动时的骨擦音、功能障碍或畸形,手、膝、髋、脊柱及足趾关节均可受累,尤以手、膝关节及颈腰椎最为常见。好发于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病理可见滑膜增生、关节积液。

最易受伤的关节在腿上

关节炎被称为“全球首要的致残性疾病”,且为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骨关节炎作为关节炎的一种,全球发病率正在每年逐渐攀升。《柳叶刀·风湿病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揭示,到2020年,全世界的骨关节炎患者人数已经暴增至5.95亿,相较于30年前增长了132%。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会有近10亿的人口遭受骨关节炎的困扰。其中,膝关节是最易发病的部位。

这个结果相信很多人并不意外。膝关节作为人体负重最多、运动量最大、结构最完善又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是我们身上少数只能往一个方向运动的关节,承受着我们行走、跑步、跳跃等各类活动时的重压。当60千克体重的人站着时,膝盖的负重是60千克左右;当走路时,膝盖的负重约是体重的2倍,也就是120千克左右;而当爬山或爬楼梯时,膝盖的负重增加到体重的3—4倍,也就是180—240千克,相当于扛了一架钢琴,这样的负重量也直接增加了膝关节受伤的概率。

同时,膝关节作为腿部的枢纽,构造也十分独特。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321”结构。“3”指膝关节由3 块骨头组成,上连大腿的是股骨,下连小腿的是胫骨,中间则是髌骨。它是人体内个头最大、构造最复杂、力量最强劲的关节。“2”指膝关节有2个关节——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髌股关节连接股骨和髌骨,胫股关节则连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1”指膝关节的1个关节囊,其薄而松弛,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加固,其内层是滑膜,具有丰富的薄膜组织。除了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关节内所有组织表面均有滑膜覆盖。关节囊滑膜所分泌的滑液,就好像车轴中的润滑油一样,可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摩擦。

寒风来袭,你的关节准备好了吗2

此外,膝关节不仅有骨性的结构,还有半月板、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其中限制膝关节的活动是软组织,驱动膝关节的是肌肉组织。如果运动前热身不充分,或者运动姿势不正确,运动时间过长或频次过高,都可能导致关节受到过度摩擦和损伤,从而引发膝关节炎。同时,运动冲突或对抗性运动中的强撞击,也可能直接导致关节异常运动,进一步诱发膝关节炎的发生。

除了自身的结构因素,其他的外部因素也会导致膝关节损伤,比如年龄的老化,长期的劳作负重,或者外伤、受寒、体重过大、遗传和代谢内分泌等。

关节最怕的5件事

关节是人体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活动中起着承载、支撑和运动的作用。然而,关节并非无敌,它们也有自己的“恐惧”。

怕老:年龄与多种关节炎的发病率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软骨组织营养供应不足,骨骼中无机物增多,骨骼的弹力与韧性降低,骨关节“老化”,容易导致关节软骨和骨退行性病变。

怕胖:与一个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肥胖人群将面临着更高的关节炎风险。一方面, 体重会增加下肢关节的承重压力,引起体位、步态等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关节的生物力学;另一方面,有不少研究发现,血脂、嘌呤代谢异常也会对人体关节造成一定的损伤。

怕伤:在运动、出行等过程中,如果出现急性外伤,可以先冷敷,及时去医院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制订治疗、康复方案。此外,关节的慢性劳损、不正确运动方式带来的非急性伤,也会加大骨关节炎的风险。

怕勤:关节使用频率过高,易导致机械磨损,破坏软骨组织,从而出现关节炎。过多的下楼梯、爬山、下蹲起立等动作对关节伤害较大。运动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适时适量,循序渐进。

怕冷: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寒冷会增加关节炎的发病率。但部分人群发现天气寒冷后易出现关节疼痛、酸软加重,这主要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出现5种症状要早做防护

1.关节部位感觉很痛 

在关节炎的症状当中,关节疼痛是很典型的一种。在关节炎刚出现时,患者通常会早上一起床就感到关节疼痛,之后会在活动中加重,变得比较剧烈,就算是休息时,这种疼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2.日常活动变得困难 

关节健康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轻快灵活地做一些运动。如果患上了关节炎,可能日常的弯腰、下蹲等小动作都会变得比较困难。随着年纪增长,很多人关节容易出问题,当身体出现这种活动困难的情况时,便要考虑是不是患了关节炎,须多注意保养关节。

3.长时间不活动,关节变得僵硬 

很多关节炎患者在早上醒来之后,会感觉到关节处很僵硬,难以移动。平时若是长时间不活动,也会出现此类僵硬的情况。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关节变得僵硬的时候,就要多注意。

4.关节有肿胀的情况 

很多关节炎患者在病情发作的时候,关节处除疼痛之外,还会有肿胀的情况。在关节炎发作的时候,身体会输送更多细胞来对抗炎症,这样关节处的血流量会增加,进而出现肿胀的情况。

5.关节发生变形

得了关节炎,慢性炎症会慢慢刺激关节部位,关节处的骨骼结构会出现变化,有变形的情况出现。关节变形后,平时正常移动可能会受影响,如果能够早点做好防护工作,是可以减少伤害的。

人工关节助力患者焕新生

人工关节置换是帮助老人恢复自理能力和提高老人生活质量的终极手段。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人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临床上,需要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部分是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是终末期关节病变的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重度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导致的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畸形、不稳,经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满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人群。人工关节有一定的寿命(15—30年),使用寿命跟许多因素有关。人工关节置换后还可以再次置换或修复,较年轻患者可能会出现再次置换的情况。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骨科大手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的风险。除了手术本身存在的相应风险,术后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警惕感染的风险。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是很危险也很难处理的,会导致关节疼痛、关节功能障碍,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手术才能处理。其次,需要注意防止外伤、撞击、摔跤等,可能会导致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对髋关节来说,术后短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危险体位和动作,比如极度的屈髋和盘腿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在的人工关节很耐磨,但仍然会有一定磨损。日积月累的磨损颗粒可能导致假体周围的骨溶解,因此,需要保养和爱护自己的人工关节,减少过度的负重和磨损,比如经常爬楼、爬山、负重,并应当适当地控制体重。

(编辑 周逸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