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将至,膏方走起
作者: 林基伟 汪栋材有那么一批人,除了天天跳广场舞以活动筋骨,在寒意渐浓的时候,也会对各种寒冷天气里乏力、头晕、心悸、腹泻、腰腿痛、咳嗽、气喘、手足不温等“老朋友”陆续来访早有防备,他们会相约养生:膏方走起!

● 起源自汉唐时期的膏方
膏方是医家采用滋润补益类方剂辨证调治体弱之人,由于疗效显著,不断得以发展,成为中医药剂中的一大剂型。“膏者,熬成稠膏也。”故又称膏滋药,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纠偏的作用。
膏方起源于汉唐,发展于明清,成熟于晚清。现代研究发现,冬令进补膏方,可起到调节免疫能力、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氧自由基等作用,这种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治未病的养生方式也一直深受百姓欢迎。
● 冬季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时节
按“天人相应”之说,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论,所谓秋冬养阴,即是从营养物质方面对人体进行补充。中医常说的“冬三月,此谓闭藏”指的是冬天是最为补得进的大好时机。冬季服膏方,可为来年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和顺、预防疾病打好基础。膏滋药有滋补、保健、强身、延年之功效,也兼顾祛邪治病,体现了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彰显了《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想。民间也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之说。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天气温低,热量耗散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其他季节强,生理机能的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以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补养,可调理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冬令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最佳时节。
● 膏方适宜人群
·亚健康者 现代社会中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大幅度减弱,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不错的选择。
·女性 对于女性来说,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衰老。若用膏方调理后,脾胃能正常运转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儿童 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儿童宜于调补。
·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慢性病患者 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冬令季节可以结合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更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前往治未病中心、肾病科、风湿病科、妇科、男科、儿科、耳鼻咽喉科的就诊患者都可以服用膏方。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 正确利用膏方“调补”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冬季膏方调补同样要遵循这一原则,因此“老幼妇男,进补有别”,如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缓慢,要通补并兼、动静结合;妇人易于肝气郁结,补品中须以疏泄肝气为辅;小儿为纯阳之体,应侧重调理脾胃,促进正常发育,特别要避免因误服激素类保健品而导致性早熟;中青年及亚健康人群,多有“三高”现象,则以消除代谢产物,促使机体气血流畅为主;而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危重疾病的人群,由于病情变化迅速,需要根据疾病变化不断调整,则不宜用膏方治疗。
● 服用前了解“开路”药
服用膏方前确有要用“开路”药一说,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服用“开路”药,一般在开膏方之前,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建议在开具膏方前让医生看一下是否需要服用开路药,同时有关基础疾病也要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在开具膏方前心中了然、有的放矢。
● 膏方服用方法
膏方取回后要放在低温环境中。罐装的膏方取用时,最好用干净、干燥的瓷匙,切忌沾水,以防霉变。
冲服:取一汤匙膏方于杯中,冲入温开水,调匀溶解后服用,少数有特殊需要者,也可按照医嘱用温热的黄酒冲服。
含服:含在口中慢慢下咽,让膏方在口中慢慢融化,发挥药效。
● 服用膏方的禁忌
服用含人参类膏方时一般忌食用萝卜,因为人参与萝卜相恶,食用萝卜,会消减人参的作用;不宜食用芥末、绿豆等,绿豆能解药性;服用膏方时不宜用茶水送服;如服用膏方后自觉不适,如腹胀、纳差,或服药时感冒,突发急性疾病、腹泻,或服用膏方后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者,则应暂停服药,改用中药汤剂调理,解决当前身体的主要问题后再择期服用;服用膏方后若出现腹泻现象,应注意膏方是否过于滋腻,或含有通便作用的药物,可减量并改为饭后服用;必要时停服,改为健脾助运中药调理,待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服用。
最后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不问虚实,盲目跟风进补,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服用膏方。
(编辑 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