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退休,女性就会被迫进入更年期,有办法延迟吗
作者: 宋天蓉对于人体这一“机构”而言,我们期望所有的“员工”(脏器)永不言退。在人体这个“公司”里,“职工代表”中的心肺可谓是劳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会一路陪伴我们走完整个人生旅程,但其他脏器可不全是这样。对于女性来说,能陪伴到50岁左右的卵巢就已经是标准的好“员工”了。更有甚者,在您刚刚步入40岁而正是风情万种、千娇百媚之时,就暗戳戳或明晃晃地提出了退休的要求。这种卵巢的退休,医学上称为“卵巢功能衰退”,卵巢一旦退休,女性就被迫踏入更年期(即围绝经期)了。
而随着人类寿命的第三次飞跃,2020年中国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至80.88岁,意味着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生命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绝经之后中度过的。更年期并不是一个美妙的时期,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以及激素带来的情绪变化让很多人苦恼,古有“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今有“不可理喻暴躁老母亲”的描述。更年期的到来不仅带来情绪、身体上的种种不适,潜在危机也悄然而至。
没有绝经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远低于男性,这其中就有卵巢为守护女性心血管系统默默贡献的一份力量,卵巢退休后保护力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高,女性心血管的发病率就要快速追上男性了。
● 有没有办法,让卵巢延迟退休
答案是肯定的。在完成了生育重任后,卵巢任职期间最大的贡献就是分泌雌激素。所以,虽然我们不能逆转卵巢的衰竭,但是可以通过补充雌激素得以继续维持卵巢的功能,这就是激素替代治疗。与日常维生素补充不同的是,“激素替代”是一项严肃的医疗措施。开启这种治疗项目需选择合适的人群、合适的时间及合适的药物,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方可保证计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即将进入更年期的女性,若出现了月经紊乱、潮热、情绪问题、生殖道萎缩和干涩等烦扰,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激素替代是最有效解决上述症状的治疗方案,如果能在绝经10年内或者60岁之前开启这个计划,不仅可以缓解绝经期恼人的症状,还可有效形成一个对骨骼、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起长期保护作用的时间段,这对晚年生活质量也是有帮助的。
无论是你自己还是母亲有需要,都可以和医生一起讨论一下这个计划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收益和风险是否符合自身健康需求。
● 除了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状,激素替代治疗还有其他的获益吗
激素替代治疗并不仅仅是为了改善更年期的多种不适症状,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延长雌激素对人体的保护期。绝经后,由于雌激素缺乏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改变,让女性身临险境,比如骨质疏松、骨折这一对静默的杀手会伺机而动,更年期雌激素缺乏是导致骨质流失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症和相关的骨折是增加绝经妇女死亡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而激素替代治疗维持了正常的雌激素水平,便可以有效地预防围绝经期和绝经后骨丢失,增加或维持女性的骨密度。

进入绝经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也对女性的健康虎视眈眈并且蠢蠢欲动。对于没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或者预计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在5%以下的女性来说,在60岁之前或在绝经10年内开启激素替代治疗,不但不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和卒中的风险,反而可以形成一个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时间段。
● 激素替代治疗何时可用、可用多久
激素替代治疗并不是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开启,几乎所有国内外指南都推荐在出现绝经相关症状后(即血管舒缩症状、生殖道萎缩等)尽早和医生讨论激素替代的可行性。激素替代需要适宜的时机,如果错过合适的时机或者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疾病,再开启这个计划,安全性就大大降低了,风险远大于收益。将其理解成一种保护性的预防治疗,不难理解激素替代治疗宜早不宜迟,在风险提高之前开始最好。
至于激素替代治疗持续时间,则强调个体化,主要依据个人意愿、用药目的、药物使用的风险和健康收益等因素。当绝经期不适症状缓解后,若继续使用获益大于风险,没有发现禁忌证,且停药后有较高风险出现症状复发、继续治疗有利于心血管保护,可以继续激素替代的使用。
● 激素一词令人不安,替代治疗安全吗?
由于雌激素本身是人体正常情况下会分泌的激素,所以补充雌激素并没有过高的用药风险。很多人会担心补充雌激素是否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主要与雌激素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两类肿瘤有关。其实不论是自身分泌的还是额外补充的雌激素都会作用于子宫内膜。如果仅有雌激素存在,6个月就可诱发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或癌变。所幸的是,卵巢在岗期间,会定期产生孕激素,而孕激素是子宫内膜的保护伞,保护其免于发生病变。

所以,尽管替代治疗的主角是雌激素,但是需孕激素这一黄金搭档来发挥“强制保险”作用。来源于妇女健康倡议(WHI)的数据显示,对50~59岁女性,每1000例每使用5年雌激素+孕激素替代方案,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几乎没有影响。现在,激素替代治疗的主流方案中,所使用的孕激素已进行了安全升级,由原来的人工合成型更迭为天然微粒化黄体酮或者近天然的地屈孕酮片,可有效保护子宫内膜,而且更多全球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增加孕激素可能并不会导致乳腺癌风险升高。
其实,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生的时间多在绝经前,随着年龄增加乳腺癌发生率逐渐下降,和欧美地区女性相比,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更低。而且从乳腺癌的发病因素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绝经后的超重、腹部脂肪堆积的问题。因为绝经后超重、体脂重量较高(尤其腹型、内脏型或向心型肥胖)会增加浸润性乳腺癌发生的风险。激素替代可减少绝经后腹部脂肪堆积,减少总体脂肪量,从这个角度分析,激素治疗对乳腺癌不全是危险因素。
● 吃些“功能保健品”,能不能替代激素替代治疗呢
常用于替代治疗的雌激素主要有微粒化17β雌二醇、结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等。这些陌生的名字显然不如“回春”“逍遥”“安更”这些功能保健品的名称听起来妩媚动人,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用于这个计划的雌激素均取自植物,结合雌激素也是从孕马的尿液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混合雌激素。
从治疗效果上来说,激素替代治疗是目前改善更年期症状最有效的措施。而植物药(如黑升麻)或者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疗效存在争议,也缺乏有力证据以支持其安全性。
(编辑 车 翀)
专家介绍

宋天蓉 妇产科学博士,博士后,原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 副顾问医生。现任卓正医疗(深圳地区)妇产科医生, 擅长母胎医学、青春期及围绝经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