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这么吃,兼顾美味和健康

作者: 杨蕾 王昕 王俊平 席芳

痛风患者这么吃,兼顾美味和健康0

有一种痛,让人撕心裂肺、生不如死,甚至有人说堪比生孩子的痛苦,这种痛叫作“痛风”。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症、痛风石形式、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严重者可致关节强直或畸形及功能障碍。痛风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在升高,在多个发达国家已超过1%,尤其在北美和欧洲。相关分析显示,中国痛风的总体患病率已达1.1%,并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而这与我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脱不了关系。所以,如何科学地控制饮食,是每个痛风患者的必修课。

〇 保持理想体重,限制总热量

痛风是种“富贵病”,一般来说,痛风患者都有超重或肥胖的特点。一旦得了痛风,医生往往会叮嘱患者要“管住嘴,迈开腿”,通过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来控制、减轻体重,这是药物治疗之外痛风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痛风患者,体重与高尿酸血症呈明显正相关,肥胖更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痛风,首先要适当控制能量摄入,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即将体质指数(BMI)数值控制在18.5~23.9。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身体活动等估计能量需求。在轻身体活动水平情况下(如学习、站岗),正常体重者每日给予每千克体重30~35千卡(1卡≈4.19焦)的能量,体重过低者每日给予每千克体重40千卡的能量,超重或肥胖者每日给予每千克体重30千卡的能量;在中等、高身体活动水平情况下(如搬运、施工等),正常体重者每日给予每千克体重40千卡能量,体重过低者每日给予每千克体重45~50千卡的能量,超重或肥胖者每日给予每千克体重35千卡的能量。

〇 健康生活方式

1.规律作息:少熬夜,减轻压力,可缓解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诱发痛风。

2.多喝水:充足饮水有利于尿酸排出,预防尿酸性肾结石,延缓肾脏进行性损害。心肾功能正常的痛风患者,要足量补充体内水分,维持每日尿量2000~3000毫升。为了防止夜尿浓缩,痛风患者可在睡前或半夜适量饮水,确保尿量,预防尿路结石形成。饮水以普通开水为宜,还可喝一些脱脂奶和低热量酸奶,但要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3.酒、茶、咖啡最好别喝:酒精会干扰尿酸代谢,可增高血尿酸水平和痛风发作的风险,而且饮酒的量越大,痛风发生的风险越高,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建议痛风患者禁酒。浓茶、咖啡等饮料有兴奋自主神经的作用,也可能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饮用。

4.避免突然受冷:尤其是关节部位,低温可使体内尿酸盐更容易从体液中析出,沉积到关节等部位,从而诱发痛风发作。

5.禁止吸烟:吸烟或被动吸烟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且吸烟能使血中一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造成血管内皮缺氧性损伤,增加患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的风险。

〇 远离痛风,健康地吃

痛风患者发病常与摄入高嘌呤食物直接相关,仅靠药物而不注意饮食,痛风往往无法得到良好控制,控制饮食也是管理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环节。

1.避免高嘌呤的食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只能食用牛奶、鸡蛋、精制谷类及嘌呤低的蔬菜,禁止食用一切肉类及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在痛风缓解期,采用正常膳食以维持理想体重,但应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沙丁鱼、浓肉汤等,限量选用肉、鱼、禽类及海产品。

痛风患者这么吃,兼顾美味和健康1

2.日常饮食搭配要均衡、合理:在痛风缓解期,患者应均衡摄入充足的营养,限制动物内脏和海鲜的摄入,适当多吃乳制品及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神经细胞、红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高糖类膳食易于消化,有防止和减少酮体聚积的作用。但碳水化合物中的果糖被发现与痛风有关,蜂蜜、含糖饮料等含果糖较高的食物能增加尿酸生成,诱发痛风。因此,建议主要通过谷薯类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等摄入碳水化合物。

(2)蛋白质:动物性食物所含的嘌呤一般比植物性食物高,奶类和蛋类属于嘌呤含量少的食物,且奶制品有助于尿酸排出,从而降低痛风发病风险,建议蛋白质来源以奶制品、蛋类和大豆及其制品为主。

(3)脂肪:高脂饮食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引起痛风,宜以低脂膳食为主,脂肪供能不超过全天总能量的25%。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肉类及植物油。建议以后者为主,以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4)维生素:维生素能够促进体内的有氧代谢,发挥抗氧化作用,还可促进红细胞生成。有研究显示,经常性食用新鲜蔬菜是痛风发病的保护因素,为此应在膳食中多搭配奶类、蛋类和蔬菜,必要时可服用复合维生素制剂。但须注意,大剂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会干扰尿酸的排泄,维生素C可降低秋水仙碱的镇痛效果。所以,不可长期大量补充。

水果有助于增加尿酸排泄,降低痛风发病风险,但摄入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如桂圆、荔枝、香蕉等)也不利于痛风预防。

(5)矿物质:痛风患者应适当补钾、铁、钙等营养素,限制钠的摄入量。痛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尿钠增加与尿酸结合为尿酸钠,易造成肾脏损害,故宜采用少盐饮食。

〇 坚持运动,缓解关节疼痛

痛风缓解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可增加肌肉比例,减少脂肪,减轻体重,增强抵抗力,预防痛风的发作。还可促使骨骼肌毛细血管增多,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有利于骨骼肌的有氧代谢。

1.运动强度: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须量力而行。运动量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一般以中等强度运动为宜,微汗、心跳略加快即可,避免剧烈运动或运动量过大,一般不建议长期剧烈运动,以免使尿酸生成增多,同时增加关节损伤风险。

2.运动类型:建议以慢跑、快走、散步或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为宜。无氧运动(短跑、举重、俯卧撑等)可使体内尿酸产生增加,排出减少,不利于痛风预防。运动后应及时补充适量白开水。

3.痛风发作期要暂停运动:运动锻炼应持之以恒,但当痛风发作时,即使是很轻微的关节炎也要暂时告别“运动生涯”。此时若不注意休息,盲目进行运动,会使痛风急性期的不良反应加剧,从而加重病情。等痛风发作好转后,可以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开始进行锻炼。

〇 规范用药

痛风急性发作期,一般应在24小时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有针对性地使用非甾体消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等)、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这些药不可长期服用。不可擅自使用抗生素。

对于痛风缓解期患者来说,即使关节不痛,也应长期服降尿酸药(如别嘌醇、丙磺舒等)以控制尿酸水平,避免痛风反复发作并由急性转化为慢性。降尿酸药的副作用远远低于高尿酸对身体的损伤。

应根据个人情况制订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的不断变化来调整用药。建议平常从小剂量开始服降尿酸药并逐渐增加,使尿酸逐渐降低并维持低水平,然后逐渐减量,以最小维持量保持长期服药和治疗。

(编辑    王    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