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感冒分个类,中医防治有方法

作者: 曹达飞

专家介绍

小小感冒分个类,中医防治有方法0

曹达飞  中医执业医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江西省中医药志愿者联合会理事,九江市营养学会理事。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平时研习易经、儒释道文化。爱好中医、茶道、太极、八段锦、书法国粹。擅长中医、道医调理,遵循《黄帝内经》养生,道术并重、身心同调。

小小感冒分个类,中医防治有方法1

感冒是冬季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它的发病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3—7天可痊愈。传统中医亦对感冒有着清晰的认识,在传统中医看来,感冒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疾病。

所谓外感,主要是指感受外界邪气而致病的疾病类型。邪气主要有风寒暑湿燥火,可单独致病亦可夹杂致病,这些邪气先侵体表、口鼻,而后进入体内,侵犯卫气营血或直犯脏腑。

辨证为先,茶药结合治感冒

对于感冒来说,致病主要的邪气是风邪,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认识,风邪往往领着其他邪气一起侵犯人体,感冒也常被称为“伤风感冒”。根据致病邪气的不同,中医将感冒分成了4种证型——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伤表证、气虚外感证,其中暑湿伤表(暑湿感冒)多见于暑热夏季,冬季极罕见,故不在本文介绍。

风寒束表证——风寒感冒

这是风邪裹挟寒邪致病的感冒类型,在秋冬季节最为常见,春季遇到倒春寒和夏季空调贪凉时也多由发生。其典型的症状为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或有喉痒咳嗽,痰稀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清涕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辛温解表。

可选成药

①风寒感冒颗粒;②荆防颗粒;③感冒清热颗粒;④感冒软胶囊;⑤正柴胡饮颗粒;⑥伤风停胶囊;⑦感冒疏风胶囊。须注意很多市售感冒药物以清热药物为主,功效一栏多有清热字样,风寒感冒且无热证者服用可能加重病情。

成药配伍

1.风寒束表所致的感冒,其症重者,可用风寒感冒颗粒合感冒清热颗粒。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取汁冲服,早、晚各服1次,午服风寒感冒颗粒1次。

2.风寒束表所致的感冒,兼有头胀如布裹,肢体酸痛沉重,或胸脘闷,恶心呕吐,纳呆腹泻者,可用荆防颗粒合午时茶颗粒。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2取汁冲服,早、晚各服1次,午服荆防颗粒1次。

3.风寒束表所致的感冒,兼咳嗽、咯痰,痰色白清稀较甚者,可用通宣理肺颗粒合止嗽丸。通宣理肺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5取汁冲泡,送服止嗽丸,上下午各1次。

4.风寒束表所致的感冒,头痛甚者,可用荆防颗粒合都梁丸。荆防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4取汁冲泡,送服都梁丸,早、午、晚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荆芥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捣烂),红糖20克。

方2:淡豆豉15克,连须葱白5茎(捣烂),生姜3片(捣烂)。

方3:紫苏叶10克,防风10克。

方4:荆芥10克,防风10克。

方5:紫苏叶6克,生姜3片(捣烂)。

风热犯表证——风热感冒

冬季也可能出现感冒,原因在于冬季大都使用暖气空调,且往往食用较多辛辣热性食材以御寒助阳,容易诱发风热犯表而致感冒。

风热感冒的症状特点是发热较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无汗。也多见头痛、面色多赤、目胀、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以发热重、微恶风寒、汗少、头痛、咽痛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辛凉解表。

可选成药

①风热咳嗽胶囊;②风热感冒颗粒;③桑菊感冒颗粒;④桑菊银翘散;⑤清开灵口服液;⑥羚翘解毒颗粒;⑦双清口服液;⑧双黄连口服液;⑨柴胡口服液;⑩穿心莲片;⑪金莲清热颗粒;⑫急支糖浆;⑬清凉防暑颗粒;⑭芎菊上清丸。

成药配伍

1.风热犯表所致的感冒,其症重者,可用桑菊银翘散合羚翘解毒颗粒。羚翘解毒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取汁冲泡,送服桑菊银翘散,早、午、晚各服1次。

2.风热犯表所致的感冒,又见咽喉肿痛者,可用风热感冒颗粒合穿心莲片。风热感冒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泡,送服穿心莲片,早、午、晚各服1次。

3.风热犯表所致的感冒,而咳嗽甚者,可用桑菊感冒颗粒合风热咳嗽胶囊。桑菊感冒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取汁冲泡,送服风热咳嗽胶囊,早、午、晚各服1次。或用双清口服液合急支糖浆。二药同服,早、午、晚各服1次。

4.风热犯表所致的感冒,又见口渴甚者,可用桑菊感冒颗粒合清凉防暑颗粒。二药同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取汁冲服,早、午、晚各服1次。

5.风热犯表所致的感冒,而发热较甚,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者,可用清开灵口服液合双黄连口服液。二药同服,早、晚各服1次;午服双黄连口服液1次。或用金莲清热颗粒合柴胡口服液。金莲清热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3取汁冲服,同服柴胡口服液,早、午、晚各服1次;若高热,每天服4次。

6.风热犯表所致的感冒,而头痛甚者,可用桑菊感冒颗粒合芎菊上清丸。桑菊感冒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4取汁冲泡,送服芎菊上清丸,上下午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桑叶5克,菊花5克,芦根15克。

方2:野菊花15克,桑叶10克。

方3:薄荷6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

方4:大青叶30克,鱼腥草10克。

方5:薄荷6克,金银花10克。

·气虚外感证——气虚感冒

气虚感冒症状有异于普通感冒,并且常反复发作,除有感冒的表证如恶寒、发热、鼻塞等症状外,还有气虚的症状表现如乏力、气短、脉无力等。这是由于患者本身气虚,能够抵御外邪的气(正气、卫气等)不足,所以易受邪而发感冒。气虚感冒症状为怕冷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倦怠懒语、咳嗽、咯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以怕冷重、发热轻、无汗、气虚无力、倦怠懒言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益气解表。

可选成药

①参苏丸;②桂枝合剂;③荆防败毒丸。

成药配伍

气虚外感所致的感冒,其症重者,或年老体弱或复感风寒或反复感冒者,可用参苏丸合玉屏风颗粒。玉屏风颗粒用本证“药茶送服”方1取汁冲泡,送服参苏丸,早、晚各服1次。

药茶送服

方1:黄芪15克(片),防风10克。

方2:白术10克(捶碎),防风10克。

方3:人参8克(片),桂枝10克(捶碎)。

方4:生姜10克(捶烂),大枣5枚(切开,去核,切片)。

方5:甘草10克(片),大枣5枚(切开,去核,切片)。

简单来说,风寒束表证宜首选风寒感冒颗粒,风热犯表证宜首选银翘解毒丸,暑湿伤表证宜首选藿香正气颗粒,气虚外感证宜首选参苏丸。各类证候的感冒,均宜采用成药配伍与药茶送服,以提高疗效。

日常“妙招”防感冒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注意以下起居事宜,避免伤害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加感冒的风险。

首先,注意日常保暖,任何季节出现天气反复都要注意加衣保暖。冬季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这样才能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另外,秋冬穿衣注意避免露出脚踝(此处为三阴经汇聚之处,也易受邪),一定要注意腿部、脚踝的保暖。另外,保暖之时也要重视防风,及时较为暖和,也要避免受久吹风、强风直吹。

其次,注意多饮温水,也可以在水里加一点蜂蜜、柠檬等。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房间里放一盆水或用加湿器来提高房间的湿度,减少干燥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如果使用空调暖气,注意温度不宜过高,室内干燥时建议适当加湿,避免削弱呼吸道的屏障。

4个妙招防感冒

按摩迎香穴:首先将双手手掌对搓,搓热之后按压迎香穴(鼻翼两侧),直到穴位出现疼痛、酸胀的感觉。按摩迎香穴可以预防感冒,若是已经患病,也可缓解鼻塞、流鼻涕的症状。

坚持泡脚:晚上睡觉之前用热水加一点醋来泡脚,可以帮我们驱走体内的寒气,预防感冒。醋还能帮助人们杀菌,抑制病毒生长。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才可以有效驱除寒气,同时配合按摩足底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可消除疲劳,增强免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切忌泡脚水温过热。

刮痧后背:以坐位俯趴在床上,用刮痧板蘸取刮痧油,从脊柱两旁开始从上向下刮,手法可轻一点,多刮几次,直到皮肤出现紫色斑块为止。

适当食用葱姜:阳虚畏寒的人可以通过吃大葱、生姜等食物来增强抗寒能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大蒜还同样有杀菌功效,也是防病的好帮手。但需注意,不建议食用太多,以免助生内热。

(编辑    车    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