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共赏中秋味

作者: 薛莹倩 肖璃瑶

举杯邀明月,共赏中秋味0

步入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之际,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温情与美味的季节。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每一颗果实、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中秋礼物。无论是家庭欢聚,还是朋友小酌,中秋的美食都能为餐桌增添一抹亮色。在清香扑鼻的桂花糕里,我们闻到了季节的味道;在圆润饱满的月饼中,我们品尝到了团圆的滋味;在醇厚绵长的葡萄酒中,我们品味到了节日的温情……本期专题,我们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段味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共同探索中秋佳节的美食文化,品味那份来自古老传统的温暖与美好。

让我们举杯邀明月,在这个美好的夜晚,与家人朋友共享这份独特的中秋滋味。

异彩纷呈的中秋饮食文化

文\钱国宏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而中秋饮食文化则是中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传承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基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那么,我国中秋节都有哪些饮食文化呢?

吃月饼。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民间谚语云:“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月饼起源于唐代,当时皇家会向臣子赏赐月饼,如《洛中见闻》中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淞南乐府》中写道:“淞南好,时物存秋香。月饼饱装枣肉馅,甜果新谷渐登场。”一些文人名士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秋吃月饼诗词,如苏东坡的《咏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袁景澜的《咏月饼》:“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月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秋节”的代言。

喝桂花酒。早在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有赏月饮酒的习俗了。唐宋时期,此风更盛,每到中秋,很多文人雅士便会对月饮酒,因此中秋促成了许多伟大诗篇的诞生。比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秋之美境,在于杯中望月,纳花月入酒杯,醉眼朦胧间,花添色来月弄影,且歌且醉且中秋。中秋时分恰是桂花飘香的黄金季节,因此中秋喝桂花酒便成为很多地方的中秋必备节目。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实为享受。

吃蟹。“紫蟹霜肥秋纵好”“江上秋高蟹正肥”“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九月金风降,三秋明月光。但得阳澄蟹,不看菊花香。”历朝历代,人们都把中秋食蟹作为节日中的一大盛事。秋季的螃蟹肥美异常,营养价值丰富。中秋食蟹最养生的吃法是清蒸,因为清蒸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河蟹的鲜味和营养价值,不但口感甘甜,而且肉质比较鲜嫩。采用这种吃法,也不用担心蟹的口感被其他佐料干扰。

吃麻饼。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吃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吃糍粑。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糍粑呈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

吃石榴。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便作为吉祥物,成为中秋佳节的应节果品,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中秋佳节对着圆月,慢慢品尝用水晶玻璃果盘盛满的石榴果籽,深深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那份思念,那份真情,婉约、深远、宁静,如石榴籽般晶莹剔透。

吃麦箭。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即墨地区中秋节会吃一种应节食品“麦箭”——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吃毛豆。在江浙一带,中秋节时一些人家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未来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吃藕盒子。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然后煎至金黄。藕盒子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吃田螺。中秋前后,是田螺和石螺当道的时节,八月十五吃田螺,更是流行多年的风俗。中秋食田螺,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中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八月十五吃田螺可使眼睛“明如秋月”;另外田螺的肥美,也寓意美好;田螺有壳,剥壳食肉为“食心(新)转运”之兆义,以求去邪气、晦气。还有一则“讲究”:“螺”字与粤语“罗”字同音,田螺,即“向田罗食”,俗话说“无得食,问田螺(罗)”,中秋夜吃田螺,有丰收之意,代表五谷丰登。

吃桂花。南京地区的人们喜食桂花糖芋苗。桂花糖芋苗会浇以桂浆。“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斗兮酌桂浆”一句。桂浆,俗称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吃柿子。陕北、甘肃一带,会在中秋时节吃又大又甜的柿子。中秋,恰是柿子成熟之时,此时的柿子新鲜、甜脆、口感好、甜度高,另外中秋节吃柿子还寓意“柿柿(事事)如意”。

吃南瓜。“八月半吃南瓜”,吃南瓜是江南各地过中秋节的食俗。传说很久以前,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有一个女儿,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久病卧床,奄奄一息。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二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籽种在地里,第二年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所以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习俗。另外中秋节鱼肉、月饼食用过多,吃些南瓜可增加饱腹感,减少脂肪摄入。

吃菱角。江南一带有中秋节吃菱角的习俗。“菱”与“灵”谐音,所以据说中秋节吃菱角,能让孩子长得聪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成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去除胃中的油腻。

吃莼菜。在浙江杭州地区,人们在中秋节到来之时,必吃一道莼菜鲈鱼烩——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莼菜”“鲈鱼”表达思乡之情,使莼菜成为一种思乡的象征。

吃团圆馍。在陕西西安地区,中秋佳节,当地每家做馍,全家共吃一馍,称“团圆馍”。馍有顶、底两层,中间加芝麻。馍上层用大碗拓一个圆圈,象征中秋之夜,圆中刻“石头”一块,上面站一个“吃蟠桃的小猴子”。馍在锅里烙熟后,切成尖牙状,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则留下一牙。

长泾月饼酥又甜

文\朱旭先 董一峰

中秋前夕,笔者前往无锡江阴长泾古镇采风。立秋过后,暑气渐去,车子刚进古镇,空气中便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传统苏式月饼新鲜出炉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

长泾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长径老街自古商贾云集。千百年来,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于民间,其中月饼传统制作手工艺尤为突出,已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非遗”传统文化名片。

史料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两代帝师、宰相翁同龢(常熟人)回乡定居,期间专访长泾老街,上岸购买茶食,一品尝觉得又酥又甜,味道很美,不由大加赞赏,遂写入《翁同龢日记》,至今可循。另有民间传说,翁大人做官时回乡曾买下大批月饼和茶食点心,将之送往京城,献进皇宫,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吃,觉得美味非凡,非常高兴,尤其喜欢月饼。于是,每年中秋节,朝廷都要派人到长泾采办大批月饼进宫。长泾月饼成为贡品,由此名声大振。

中秋月饼因工艺和口味不同,分为苏式月饼、广式月饼。长泾主要生产苏式月饼,采用古法手工生产,与其它机械化生产加工的月饼相比,其优势在于配料精当,制工精细,具有香、酥、松、脆、甜的特点,油而不腻,酥而不碎。长泾月饼制作过程全手工操作,逐个包酥,布酥均匀、无僵块、口感好,又价格低廉,所以一直供不应求。

长泾月饼历来以香酥脆甜、油而不腻著称。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千层皮,制作时先将精细面粉加油和水制成水皮、油加精粉擀成酥皮,水皮与酥皮经过反复开酥制成若干层的饼皮,再包入馅料,搓圆、压扁、贴纸、嵌名,最后入炉烘烤。

走进招牌林立的长泾月饼一条街,各种月饼作坊琳琅满目。据不完全统计,古镇上的月饼作坊有七八十家之多。小的作坊五六人,大的作坊有二十多人,按工序不同,实行流水操作。每家作坊里都可以看到月饼的制作流程,让你近距离见证各种馅料配上饼皮,如何通过古法手工制作,神奇地变成一个个香味扑鼻的月饼。

古法月饼制作工艺都差不多,区别在于各家作坊里实际制作的选料和手法。辨别月饼好坏,一靠尝,尝饼皮的香酥度和馅料的口感;二靠闻,闻店堂里的味道,主要是月饼和猪油的香味,油好不好,一闻便知。笔者在一家“现烤现卖”的月饼作坊留步,老板介绍,“现烤现卖”不仅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是在传承和保护月饼制作传统手工技艺。对消费者来讲,“现烤现卖”不仅可以保证月饼的质量和新鲜度,还可以享受中秋佳节的仪式感。

据介绍,中秋佳节,皓月东升,长泾古镇的家家户户都会供上中秋月饼,祭月、焚“香斗”、拜五谷神。礼毕,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喝茶、饮酒、吃月饼、赏明月,共享团圆之美、天伦之乐。

葡萄美酒享美食

美酒与佳肴,是味蕾的绝妙邂逅,葡萄酒和美食尤为相配。一杯醇厚的红酒,轻轻摇曳,释放出深邃的果香和橡木桶的香气,与牛排的鲜嫩多汁完美融合。而白葡萄酒,带着柑橘和苹果的清新,与海鲜的鲜美相得益彰,仿佛海风拂面。

葡萄酒历史悠久,其中不可不提的酒庄之一是博纳古堡。它位于法国勃艮第博纳区,由米歇尔·宝尚始建于1731年,其儿子约瑟夫·宝尚在1775年收购了酒庄的第一块葡萄园。博纳古堡拥有130公顷的葡萄园,分布在勃艮第各个地区,包括12个特级葡萄园和74个一级葡萄园。酒庄尊重风土,采用自然有机的种植方法,遵循低产量原则,适时修剪植株,并在收获季节手工采摘。博纳古堡的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注重保持葡萄的完整性,采用传统的木桶发酵法,以其丰沛的口感和均衡的酒体著称。博纳古堡不仅是勃艮第地区的酒庄,也是法国历史上的重要建筑之一,是勃艮第地区最负盛名的葡萄酒生产商之一。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勃艮第的精髓,即葡萄园的独特风土和酿酒技艺,这些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不同的酒奏响不同的音乐。夜色醉人、微醺怡人,让美酒成为味蕾和美食之间的梦幻纽带,共同编织一段难忘的记忆。

博纳古堡波尔多桃红葡萄酒

年份特点:2022年的天气变幻无常,在春天下了很多的雨,四月初一次大霜冻造成了酒庄的重大损失。但是夏天天气温和,没有想象中那么炎热。八月末,天气晴好,没有大的恶劣天气,白天的气温相对偏高,夜晚凉爽。这样的气候特点有利于葡萄的成熟。采摘前几周都处于这样的绝佳天气中,是这款美酒成功的重要原因。

酿造特点:由赤霞珠(50%)、梅洛(43%)和赛美蓉(7%)精致混酿而成,所用的葡萄树龄都不低于19年,手工采摘,经过4个月的橡木桶陈酿。

品鉴温度:7度-11度

最佳品鉴时间:2年-5年

品鉴特点:桃红葡萄酒是清纯、浪漫和快乐的最佳诠释。博纳古堡桃红葡萄酒荣获多项国际葡萄酒品质大奖,《吉伯特&盖拉德酒指南》评:“酒体呈现讨喜的浅橙红色,略带银色高光,浓郁的花香散发着迷人芳香,丝丝的薄荷味更使口感愉快甜美、平衡新鲜,清爽的橡木回味长度更显难得的层次感。”

餐食搭配:1.清淡的沙拉和意面:简单的食物可以突出桃红葡萄酒的清新口感;

上一篇:
下一篇: 高邮:与汪曾祺同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