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0

茶树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构成的整体。根、茎、叶为营养器官,主要功能是担负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和贮藏,以及气体的交换等。茶树的各个器官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彼此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协调。茶树根系由主根、侧根、吸收根和根毛组成。

主根是由胚根发育向下生长形成的中轴根,有很强的向地性,向土壤深层生长可达1~2米,甚至更深;当胚根伸长至5~10厘米时,就会发生侧根;侧根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可发生多级侧根,从而形成庞大的根系;侧根的前端生长出乳白色的吸收根,其表面密生根毛。主根和侧根寿命长,起固定、贮藏和输导作用。

吸收根主要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碳,但其寿命短,不断衰亡更新,少数未死亡的吸收根可发育成侧根。茶树根系在土壤的分布,依树龄、品种、繁殖方式、种植方式、种植密度、生态条件以及农艺措施等方面而有所不同。

主根生长至一定年龄后,其生育速度较慢于侧根。侧根向水平方向发展,其分布与耕作制度密切相关,若行间经常耕作,根系水平分布范围与树冠幅度大致相仿:在免耕或少耕的茶园内,根幅常大于树幅:吸收根一般分布在地表下5~45厘米土层内,但集中分布处在地表下20~30厘米土层内。茶树根系具有向肥性、向湿性、忌渍性,以及向土壤阻力小方向生长的特性,其分布状况和生长动态是制定茶园施肥、耕作等管理措施的主要依据。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一、营养物质需求的连续性

茶树一生都要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依靠叶片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在总发育周期中对所需营养物质要求具有连续性。在年发育周期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广大产茶区,一般每年在10月以后,其茶树的地上部逐步停止生长,直至翌年3月。但在这一段期间内,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没有停止,茶树依然进行着物质的积累和消耗,而且积累远要超过消耗,并把积累的物质输送到根部储存起来。到第二年早春,这些储存物质又不断地输送到枝梢,供新梢芽叶生长所需,成为春茶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明显表现出“吸收→储存→再利用”的特点,前期的积累供后期的发育需要。尽管茶树存在地上部与地下部交替生长的现象,从而造成某些器官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体止状态,但所需营养物质仍从未间断;茶树发育与茶树芽叶的不断采摘,所消耗的大量矿质营养也必须得到不断的补充。

二、营养物质需求的阶段性

茶树在生长期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轮次性,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也具有明显的自行调节功能。因此,它对肥料的吸收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春茶生长迅猛,产量高,消耗大,并十分集中,需肥多,在短短的20多天中,养分的吸收量占生长季节总吸收量的40%~45%。夏季生长期也较短但产量低,消耗少,吸肥量也相对少。三茶和四茶因时间长,生长缓慢,且受伏旱等影响,吸收能力逐步减弱。因此,茶树在四个茶季中对肥料的吸收利用能力表现出波浪式的下降。施肥时,无论是肥料的选择、搭配或施肥时间都要考虑茶树的这些特点,既要满足茶树对养分连续吸收的特点,又要满足阶段性集中需求的特征。

三、营养物质需求的集中性

在大部分茶区,每年4~9月为茶树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茶树所吸收的养分可占全年总吸收量的65%~70%据在浙江省的茶园测定,在4月中旬至5月上的短短20多天的春茶期间,茶树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40%~45%;夏、秋茶期间,茶树生长缓慢,产量比重下降,加上干旱、高温等因子的影响,吸收能力随之降低,需肥量相对减少。在5月~10月中旬的150多天中,它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只占总吸收量的55%~60%。茶树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需要各不相同。茶树对氮的吸收以4~6月、7~8月、9~11月为多。其中,前两期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吸收的氮素在茶树体内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在3~4月和6~9月期间,茶树吸收的氯素主要提供给新梢生长,在根中的分配相应减少;到了地上部停止生长的11月至翌年2月,氮素主要分配到根系中。磷的吸收集中于4~6月和9月。因此,依茶树具有在某一生长期需要大量养分的现象,应集中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茶树旺盛生长的需要。

四、营养物质需求的连续性

茶树作为多年生的作物,在营养吸收利用上与一年生作物有很大的不同,对许多营养元素具有明显的储存和再利用的特性。茶树根系、根颈及成熟叶片,不仅是营养物质吸收和同化的器官,同时也是各种营养物质的“仓库”。根据同位素的示踪试验,茶树在秋后地上部逐步停止生长时,成熟叶的光合作用并未停止,而光合作用产物很少消耗在叶片的生长上,却向地下部转移,与根系所吸收的养分结合成各种形式的化合物并储存在根系和根颈中。到翌年早春,这些物质又不断地被输送到地上部分,成为春茶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

五、喜铵性

茶树作为一种采叶作物,在矿质营养中对氮的需求量最高,施氮肥对其最有增产效果。但茶树既可利用铵态氮,又可利用硝态氮,相比之下,更喜铵态氮。据同位素示踪试验显示,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同时存在时,茶树总是优先选择铵态氮吸收;在铵态氮和硝态氮等量存在时,对铵态氮的吸收强度要比硝态氮高几倍。而在生产中,铵态氨肥也比硝态氮肥更有增产效果,所以茶园施肥要以铵态氮肥为主。

六、聚铝性

茶树由于长期生长在酸性的富铝化土壤上,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树体各器官都聚集了大量的铝化物。适当高含量的铝能促进茶树根系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尤其是铝对于促进茶氨酸转化成儿茶素的代谢、改进红茶品质有良好的作用。同时,铝还能促进茶树对磷的吸收和转化。据研究,在茶树适宜生长的pH条件下,借助茶树根分泌物的作用,铝、磷可按一定的分子比进行络合,并能被茶树所吸收。由于茶树体内的pH比土壤中高,磷铝络合物开始解体,磷被输送到荼树生长旺盛的芽叶中去,而铝则在各种酚类化合物的作用下被输送到老叶片中聚集起来,然后通过落叶从体内排出去,重新归回到土壤中,再次与磷络合被根所吸收。所以,铝的这种作用与茶树根系分泌大量有机酸及树体内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有密切关系。总之,铝元素对茶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他作物相比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茶树在酸性的富铝化土壤上,比在其他土壤上生长得更好。

七、低氯性

氯是茶树的营养元素之一,但需要量非常少。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茶树吸收过量的氯离子对茶树末端氧化酶有不良的影响,这可能是茶树发生氯害的原因之一。茶树氯害与树龄有关,幼年茶树对过量的氯离子极为敏感,最易发生氯害。随着树龄增大,对氯离子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受氯害的茶树通过落叶把体内的氯元素排出后,茶树还能重新抽芽生叶,但新发的芽叶常常出现形态和生理病变,生长势差。

八、嫌钙性

钙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对茶树许多酶促反应、碳代谢,以及平衡和稳定树体内的反应条件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茶树属嫌钙作物,它对钙的需求比一般作物低得多。因此,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对钙的需求量较少,过量的钙反而会有害其生长。在我国当前茶叶生产中,钙过量影响茶树生长的现象较多见,而缺钙影响茶树生长的却比较少见。但是在氮肥用量过多、茶园土壤酸化严重的情况下,则要警惕缺钙的发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